文章节录

死亡(带来)的升华

“死亡(带来)的升华”指的是一个完美成熟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能够控制私欲,能够成为“在死亡前死去”的人。

在这种成熟状态下,人更接近安拉,所有低俗欲念都没有可流窜出来的通道。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在自己的崇拜活动中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现出来的是友善,在行为上,他们有好的操守,他们的心因接近了他们的主宰而变得欢欣鼓舞。鲁米用三句话描述了自己的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在达到接近安拉这个状态以前,他说自己是“我是生疏的”,然后,在他已经获得了安拉的喜悦后,他说“我被加工了”,当宇宙向他展开了自己的奥秘时,他说“我被煅烧了!”

鲁米的这几句表述彰显的是在通向安拉的大道上做出的努力。尽管通向真主的大道多得好像“所有生物的呼吸”,但捷径却是“清除私欲和对世俗之物的爱恋”,也就是,“除了真主,一切都不存在”,这是真实、忠诚的爱的结果。但是,真正让心中对真主的爱变成与真主的永恒的联系的,是死亡。“死亡”使人达到了“无我”,即“沉湎于安拉”(fanā’)。这,就是“死亡(带来)的升华”。

要达到“在死亡前死去”这个境界,下面这几个条件适用于所有人:

忏悔

无知、色欲、自大、易怒、仇视、盲目的野心、嫉妒和奢侈是导致犯罪的动机和根源,它们使人偏离安拉。如果人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就会因自己的恶习而深感不安。这个时候,悔恨、悲伤的泪水唤醒了隐藏在心中的良知和道德,他的心会因为记念真主而得到平静。痛苦的悔恨被称作“忏悔”,即在死亡来临前让自己的心朝向安拉,也就是用真心的悔恨来清除挡在人与真主之间的障碍。

让心朝向安拉,忏悔是第一步,因为罪能让心变得麻木,使之乏于感动和感悟,这就好像一面肮脏的镜子,要想看清楚里面的东西,你必须首先把它擦拭干净。把心朝向安拉也是这样,要想让心中只装着安拉,首先就要用忏悔把心里的脏东西——罪——从心里清除掉,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菲学派的各个分支都把请求安拉的宽恕放在首位的原因。“ilāha illā Allāh”的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在这句话里,“lā”被放在了首位,其原因也一样是强调要想让心为接纳真理做好准备,首先要做的是清除掉心中所有不正确的概念和想法。

因此,寻求真主的宽恕可以说是虔诚礼拜的一个必要条件。鲁米说:“用满心的忏悔和泪水向真主祈求宽恕吧,因为只有在湿润的土壤里,花才会开放。”

b)祖赫德(意为:道行修持)

祖赫德指的是心远离奢侈、娱乐、财富、地位等这些转瞬即逝的世俗之物。死亡在一瞬之间就能将所有今世之物一扫而空,祖赫德的精髓就是在不期而遇的死亡来临之前自觉自愿地放弃生命和财产(指不贪恋生命和财富)。生与死是两个重大事件,除非真正理解了今世和后世,并因此而修正自己的行为,否则,人是逃脱不了今世的影响和对今世里的事物的追逐的。一位了解了真主的奥秘的人说,今世是聪明人的“了解安拉的秘密的课堂”,而对愚人,今世只意味着“吃、喝和性欲”。如果人不能控制心中对今世之物的贪恋,他就会时时感到失败和沮丧,这种失败和沮丧最终将导致他的毁灭。

c)托靠真主

托靠真主的意思是在真实的死亡到来以前,仆人在他的主那里寻求庇护,服从他的主。信任、服从安拉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导致自己采取行动、做出举措的原因全都放到一边,不加理会,而是要清楚地明白,如果让自己有所举动的缘由不是来自安拉的意志,那自己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将是无效的。真主说:“……谁信托真主,他将使谁满足。真主确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真主确已使万物各有定数。”(《离婚》65:3)——死亡确是对命运和“缘由”的真正的解释。对心中只装着对真主的爱的人,托靠真主意味着只信任和服从真主。穆萨(愿主赐他平安)对自己的手杖有所依赖(《嗒哈》章 20:18),所以真主对他说“你把它扔下”(《嗒哈》章 20:19)。安拉说:“……你们只应该信托真主,如果你们是信士的话。”(《筵席》5:23)但是,托靠真主并不是说不要做努力,相反,托靠真主指的是在做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后,衷心信任真主的大能,衷心地服从他的安排。因为先知易卜拉欣(愿主赐他平安)完全信任和服从安拉,火就不能伤害到他——安拉对火命令道:“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众先知》21:69)所以,就像我们刚才说过的,托靠真主意味着在死亡到来以前自愿把自己的一切交托给真主。鲁米说:“反省一下吧,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没有易卜拉欣的品质。只有像易卜拉欣那样托靠真主的人,火才能认出他们,才不会伤害他们。”

d)满足

满足指的是不奢求“够用”以外的东西。死亡将终止一切,无论你满足还是不满足。在今世的生活中,嫉妒和野心是让人产生不满足心理的最危险的两样品质,治愈它们的唯一良药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为真主的宝藏让心灵永远满足。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过:“满足是永不枯竭的宝藏。” (Bayhaqi, al-Zuhd al-Kabir)

满足是内心快乐的源泉,是不要嫉妒那些在物质上比我们富有的人,所以,真正的财富是满足于真主的赐予。

相信给养是安拉已经为我们预定好了的,这是信仰成立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在今世的生活中,尽管每天我们都会看到有人在赢利,有人在损失,但自大心理却让一些人无法放弃积聚财富的野心,因为对他们来说,财富意味着权力,别人的嫉妒让他们得到了巨大的心理上的满足。

满足是治愈嫉妒和野心的良药。贪欲常常给人带来祸端,满足可以帮助人们躲避这种祸端。但满足绝不仅仅指财物方面。与财富相伴的通常是权力,对权力的渴望和因获得了权力而出现的自我膨胀会让人对物质财富具有更强的占有欲,因此,满足还包括对权力的满足。

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那就是,所有的财富都只属于安拉,人不过是一个出纳员,不管手里数着多少钱,那些钱都不是他的。关于那些只知道积累财富,却忘记了死亡的人,哈里发阿里(愿主喜悦他)说:“许多人努力积累财富的结果不过是让继承者们打架而已。

f)隐居

在苏菲教义中,隐居(uzlah)是精神达到最高境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切断所有社会联系。居于闹市的人仍然可以达到“隐”这个境界,只要他的心摒弃了世俗,只要他的心只朝向安拉。

虽然有一些圣徒真正地离群索居了,但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属于特例,并没有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一般来说,在宗教修养中,归隐并不是指从公众眼前消失,相反,它指的是虽身居闹市,但仍隐没其中,换句话说就是,虽然身在人群之中,但心只在安拉那里,没有了对今世的牵挂。死亡让人不得不“隐”起来,但隐居是自觉自愿地隐没于市井,心只与安拉在一起。

f)记念

爱能产生正面的能量,记念会加深爱。在心中、在脑海里时时想着被爱者,爱才会在心里扎下根,所以我们越多地记念安拉,我们就会越爱他。

Lafza-i Jalāl,即威严的主、尊严的主,是安拉的伟大尊名之一。因为它的强大有力,在忏悔、祈求宽恕之后不断地颂念这一尊名对信士是非常有好处的。对安拉的爱的深度与记念安拉的频繁度和虔诚度成正比,有多么频繁、多么虔诚地记念安拉,对安拉的爱就有多么深。

把对安拉的爱根植在心里,信士才能更近于完美地履行自己的仆人职责。《古兰经》说:“……他们的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雷霆》13:28)

如果心中没有记念尊严的主,人就还有被物质利益和色欲俘虏的可能。《古兰经》说的很清楚:“你告诉我吧,以私欲为其神灵者,你能做他的监护者吗?”(《准则》25:43)

深居于心中的道德、善行和情操是精神性的,同样居住在心中的不忠实、多神崇拜、恶行、色欲和怀疑则是感观享受性的。虽然人被创造得高于其他生物,但如果让这些感观享受性的思想和行为控制了内心,那人就会变成看不见被创造的目的的瞎子,甚至成为低劣于动物的被造物!

诗人尼紮米说:“今世的快乐就好像给手掌抓痒痒:开始的时候你觉得很舒服,但到后来你会觉得很难受。”在强调精神的重要性时,祝奈德·巴格达迪把“死亡(带来)的升华”和“在死亡前死去”描述成“安拉把你从你自己的私心中取出来,然后用他(指真主)来复生你。”

g)倾向

倾向指的是只听从安拉的召唤,不理会一切世俗的诱惑。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他们对死亡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虔诚的人的心里除了真主、除了要接近他的主,没有任何向往、朋友和目标。这样的人,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真主的存在,时时刻刻只把心倾向真主。真正的幸福是在活着的时候服从真主、把心朝向真主、获得真主的赞许,因为当死亡来临,无论人是否愿意,他都将只被召归于他的主。

h)忍耐

忍耐指的是在挫折、困难、痛苦面前,以平静地接受事实、不失去内心的平衡、保持良好的举止行为和不放弃努力来表达的对安拉的服从。既然坟墓是不可躲避的,这种强制性的与世俗愿望的分离是人不得不忍耐的,那我们就更应该明白,在困难和痛苦面前,我们更应该用宽恕、仁慈、谦虚、纯朴、满足、怜悯、友善等高尚的道德来忍耐。在逆境中坚忍能让人靠近真主:“……并应当坚忍,直到真主判决,他是最公正的判决者。”(《优努斯》10:109)

死亡是欲望的终结,坟墓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忍耐是抵御困难的坚固的铠甲!

i)自律

在这里,自律指的是把个人的能力和权力放在一边,不去考虑,而且因为时刻都感觉到自己就在安拉的注视下、清楚地知道所有被造物都不能逃脱他的掌控——死亡能让人彻底感知到这一点——而远离罪恶。

没有人能逃脱死亡,能躲避被复活。存在与不存在、死与生、毁灭与不朽都是相互关联着的。每一个瞬间里,身体里都有无数细胞死去,又有无数细胞新生,有无数人死去,又有无数婴儿新生,有无数无知的人为了世俗的财富而狂喜,又有无数虔诚的人在祈祷、在寻求安拉的喜悦。坟墓是今世的终点站,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所有的人。“知道(了解)自己私心的人也知道(了解)安拉”,自律让人找到安拉。但要想成为安拉的好仆人,在死亡前就认识到这个世界完全处在他的意志、王权和安排下是非常重要的。

j)满意

满意指的是放弃自我肯定,只在安拉满意的状态下生活。毫无疑问,死亡能让人明白这一点。满意是清洁心灵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理智变得成熟的表现。放弃暂时的享受,忠心服从安拉的人,他们能获得巨大的幸福感,就像下面这首诗所描述的:

无论是什么,

无论它是玫瑰花还是荆棘,

无论它是尊贵的法衣还是裹尸布,

只要它来自于你,

对我而言它就是最好的……

你的仁慈和你的愤怒,都是那么美好和尊贵!

k)思考死亡

鲁米说“为了复活(而)死亡”,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常常记忆死亡吧,它是快乐的毁灭者。”(那依萨,提尔密济,伊本·玛哲)今世就是让人明白死亡是生与复活之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

思考死亡就是在死亡真实地、不可避免地来临前主动对死亡进行思考,它能让人放弃感官的享乐,为站在安拉面前做好准备。思考死亡的基础是信仰。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位无可置疑的警告者,它用死亡的沉寂告诉人们,今世的欲望、期望和安慰不过是飘零在坟头的落叶。在城市里、街道边、清真寺的院子里修建坟墓的用意就在于时刻提醒人们思考死亡。

我们的语言无法表述出死亡的沉重。无论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多么有能力,多么伟大,但死亡一旦来临,一切都将结束。在死亡来临之时,唯一能与死亡相对的,是眼泪和无助的伤感。如果人能主动放弃感官享乐的欲望,安拉肯定会用他的仁慈和慷慨来复活他的,因为安拉说过:“一个人,原是死的,但我使他复活,并给他一道光明,带着在人间行走,难道他与那在重重黑暗中绝不走入光明的人是一样的吗?不信道的人,这样为他们的行为所迷惑。”(《牲畜》6:122)

安拉的真正的仆人是那些摒弃了心中的色欲和贪念而让心灵获得再造的人。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当心信士的洞察力,因为他在用安拉的光芒注视你。”(提尔密济)

要想正确地理解和实现“在死亡前死去”这一忠告,上面提到的这几项内容是修炼内心,升华精神的必要条件。真正的信士是坚定不移地遵循“在死亡前死去”这一忠告的人,他们虔诚的努力换来的将是安拉的援助和永恒的幸福。

今世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后世才是永恒的生活,死亡是个人的审判日。在还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赶紧醒来吧,这样,我们才不会变成最终的亏折者。每一个生物都将不可避免地在不可知的时间和地点见到死亡天使,对于死亡,我们无处可逃。安拉说:“……你们应当逃归真主……”(《播种者》51:50)所以我们人应该做的,是躲避在安拉的仁慈和怜悯下,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庇护之所。

死亡就是死亡,对任何人都一样,但是,对迷恋今世的人来说,死亡是无可比拟的痛苦,坟墓是一条黑暗的过道,但对在上述状态下生活、摒弃私欲,并让自己的内在美显示出来的人来说,死亡是与安拉联系在一起的必要条件。所以,引起大多数人恐惧的死亡,对真正的信士而言,是与“最好的朋友”联系在一起的渴望。这样的死亡被大师鲁米描述成了“新婚之夜”——死亡由可怕的现实变成了美丽的渴望和向往。《古兰经》说:“你应当崇拜你的主,直到那无疑的消息来临。”
(《石谷》15:99)这节经文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安拉的好仆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些在真实的死亡到来前就已经让自己朝向真主的人,他们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的主啊,请让我们理解“在死亡前死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请让我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死去吧!

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