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录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崇高道德

除了先知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愿主福安之),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拥有他那样如此完美的性格,也没有哪个人的言行和举止像他那样被如此详尽地记录了下来。如果想详细地介绍、描述他的品性的各个方面,成卷的书籍也是不够的。

在伊斯兰教法学里,需要对某事做出教法方面的判决时,如果在《古兰经》和圣训里找不到明确的指示,需要公议时,先知的举止、态度、状态等等都将被作为判决的依据。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1400年里,关于伊斯兰的所有著作都是为了向人们解释《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愿主福安之)这个人。

但是,如果想确确实实地了解先知,人类用自己有限的智慧和语言对他所做的描述和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就好像你不能把大海装进一只杯子里一样,我们为描述、解释先知所做出的努力是不能涵盖先知的各个方面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解释和描述先知,但这种描述和解释对于先知的品性来说,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先知的面容和道德

先知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他的外貌与他的道德相匹配,他的无瑕的外貌和他的道德无法被超越。伊玛目库图毕说:

“安拉的使者的外貌非常美好,这种美好是那么坦率地显露了出来,教生们甚至做不到直视他。”[1]

事实上,因为礼节,没有几个教生能够直截了当地盯住先知看,直到让自己心满意足地记清他的外貌。一直都有这样的传述,即所有的教生在和先知说话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己的视线,除了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只有他们俩人才能做到目不转睛地捕捉先知的每一个音容笑貌。(Tirmdhi, Manaqib, 16/3668)

阿米尔·本·阿斯(愿安拉喜悦他)是征服埃及的人,在他老年后,他这样描道:

“尽管我与先知在一起呆过很长时间,但在他面前,我无法克制自己的羞怯。我非常非常尊敬他,我无法抬起头来看他的脸,直到让自己心满意足。如果有人现在要我描述一下先知的容貌,我不能。”(Muslim, Iman, 192)[2]

根据可靠的传述,先知非常干净、非常漂亮。据说他到达麦地那后,犹太士兵阿卜杜拉·本·撒拉姆(愿安拉喜悦他)拜访了先知。他快速地看了一眼先知后,说道:

有这样面容的人不可能骗人。”然后他皈依了伊斯兰。(Tirmidhi, Qiyamah, 42/2485; Ahmad, V, 451)

因为被赋予了如此的美丽、令人敬畏的王权和高贵优雅,先知确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证据或奇迹来证明自己就是安拉的使者。

不管先知高兴还是不高兴,人们都不能一下就看出来。

他全身上下都透露着活力、虔诚和敬畏、谦逊、害羞和决断。因为他的心是那样富于情感,要想把它们描述下来是不可能的。

他的脸散发着光明。他谈吐优美,举止高贵,表达强劲有力,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令人无法辩驳。

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传递出了智慧和忠告,没有一个字是无用的或没有意义的,没有一个字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他友善、谦虚。他从不大笑,但脸总是洋溢着温和的微笑。

只需看他一眼就会陷入到对他的深深地敬爱之中。简短的会谈就足以让人爱上他,让心倾向他。

他虔诚公正、尊重他人。他友善地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对他来说,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那样友善地对待整个社会是一个习惯。

他慷慨、仁慈,对待奴隶非常好,我们几乎无法形容出来。他吃什么就给奴隶吃什么,他穿什么就给奴隶穿什么。勇气、服从和温柔在他身上以极其平衡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他慷慨,仁慈,从未惧怕过贫穷。

贾比尔(愿安拉喜悦他)的传述:

“他从未对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的人说过‘不’字。”(Muslim, Fadail, 56)

联系亲属、对人友善仁慈、用最优美的行为对待他人、品德完美无缺,这个人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

先知说:

“在后世的天秤上,穆斯林的善行中没有哪一个比美德更重的了。至大的安拉不喜悦丑陋的行为和不良善的话语。”(Tirmidhi, Birr, 62/2002)

安拉的使者从不毁约,他有着非凡的道德、智慧和勇气。他的价值不可能被超越。但他又有着那么深的悲伤。他总是思考,只是在必要时才说话。他说得很少,但表达的清清楚楚。

他从不发脾气,除非伤及正义,而他的愤怒也只有当正义得到了伸张后才会消失。然后,他就再次恢复了平静。如果他生气,那也决不是为他自己。他从未因个人的私事而与人发生争论和仇恨。

没有得到允许,他从不进别人的房间。在自己的家中,他总是把时间划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只为安拉,第二部分为家人,第三部分为自己。在这第三部分时间里,他所做的就是与其他人呆在一起,无论他们是普通人,还是精英们。他把自己宝贵的时间花在他们身上,每一个人都被他征服。

在清真寺里,他让人们经常更换自己的位置,不让他们习惯于只呆在某个地方。他不喜欢人们的自以为事的行为。在人们中,他总是坐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坚持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有人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除非他给予了需要者他需要的东西,否则他就不会安宁。如果他实在不能满足这个人的需要,他就至少对这个人说安慰和鼓励的话。他是所有人的知心朋友。不管人们的社会地位如何,不管他们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他们有没有文化,他总是平等地对待他们。他所显示出来的是友善、富有智慧、优美的行为、忍耐和值得信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所有的这些行为首先是面对安拉,然后才是其他人。

从未有人说过他有缺点。当有人需要被告诫时,先知总是极其温和、聪明地用绝不会让做了错事的人感到难堪的方式提醒他的错误。他不去揭别人的短处,也禁止教生们这么做。

先知不多说话,除非为了获得真主的喜悦。他的话总是给人们带来快乐。当他说话时,听他说话的人总是会全神贯注和非常兴奋。教生们这样说过:

“我们全都安安静静地听他讲话,就好像我们头上有只鸟,而我们害怕它飞走一样。”
(阿布·达吾德 ,《圣行》 23-24/4753)

先知很有礼貌,而且很羞怯。他的这种礼貌和羞怯也反映在了教生们的身上。有时,教生们甚至不敢向他提问,以至于他们希望有来自沙漠里的贝多因人来向先知提问,以便引出谈话的机会,他们也从而得以享受先知的
气息。

先知的一生是忠诚的里程碑。他从不说那些不是发自他的内心的话语,他也不建议别人去做那些他不做的事情。他的道德就是一部活的《古兰经》。[3]

先知的谦逊

尽管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就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教化者——国王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但他却一如既往地过着谦逊的生活,不去理睬那些对他来说已经变得唾手可得的世俗的财富。像以前一样,他仍然像穷苦人中的一员,居住在用晒干的泥块磊起的房屋里。他睡在用枣树叶填充的薄薄的床褥上。他穿着适度,一直将自己的生活标准保持在低于最贫穷的人的生活标准以下。很多次,他没有食物充饥,就在胃部绑块石头以压抑不断啃噬他的饥饿感,同时又感赞安拉。尽管他以前的和将来的罪已经得到宽恕,但他仍然不停祈祷和礼拜。他整晚礼拜以至双脚肿胀。只要需要,他就会立即帮助穷人。对于悲伤者和孤独者来说,他就是幸福的源泉。他总是亲自与最贫穷的人呆在一起,用他无尽的怜悯和温柔对他们进行加倍地保护。

在他收复麦加的那天,他被人们认为是最有权势的人。一个农民靠近他,战战兢兢地问道:

“真主的使者啊!教给我伊斯兰吧!”

而他,为了让这个人放松,则向他展示了自己生活中的最弱点:

“放松,我的兄弟!我不是国王,也不是皇帝!我是你的那个老邻居(指他的母亲)的孤儿,她曾吃过晒干了的肉!”

随着这样的话语被说出口,先知达到了历史上人类达到的最高点,这一高度从未被其他人触及过。

同一天,艾卜·伯克尔,那个在迁徙路上与先知(愿主福安之)一起呆在山洞里的朋友,把他的父亲背来了。他的父亲因为年老而行走不动,但他想让他的父亲亲自面对先知(愿主福安之)。先知(愿主福安之)说道:

“艾卜·伯克尔啊! 为什么你给你的老父亲带来这么多不便?难道我不能到他那里去吗?”[4]

先知总是这样说到自己:

“我只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凡人,我奉了启示……”(al-Kahf, 110)

在作证词,他添加了“安拉的仆人”这个词,他用这样的话提醒教生们不要把他偶像化。对那些过度钦佩和赞美他的人,他总是立刻提醒他们道:

“不要把我推到并不属于我的那个层面上去,安拉在让我成为他的使者以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先让我成为他的仆人的。”(Hayhtami, IX, 21)

先知有一个用来盛 饭的盆,被称作“尕那”,需要四个人抬。在早晨礼完堵阿拜后,教生们就用这个盆盛上饭,然后聚集在一起,一同从这只盆里吃饭。先知也在其中。圣门弟子很多,先知与他们挤在一起蹲坐着。一个粗鲁的贝多因人看见了,说道:

“你怎么这样坐着?”

先知回答道:

“赞美真主!安拉把我创造成了有尊严又谦虚的仆人,而不是一个顽固的暴君。”(Abu Dawud, 17/3773)

就像他所说的,他从未显出过自负和骄傲来。

又一次,他说:

“没有人能够仅凭自己的行为就能进入乐园。”

每一个人都很惊讶。他们问道:

“安拉的使者啊,甚至包括你吗?”

他说:

“是的,包括我……!除非慷慨的主帮助我!除非他把他的祝福、仁慈和宽恕施予我,否则我将不得进入乐园;我的行为还不足以拯救我……!”(Bukhari, Riqaq, 18; Muslim, Munafiqun, 71-72; Ibn Majah, Zuhd, 20; Darimi, Riqaq, 24)

那些穿着自大、骄傲和空虚的外衣的人,先知警告他们小心火狱的惩罚。相关圣训如下:

“未日,安拉将不看穿着自大的外衣的人的脸。”(Bukhari, Libas, 1, 5)

“穿着今世的名誉的衣服的人,安拉将让他在后世穿羞耻的衣服。”(Ibn Majah, Libas, 24)

先知的慷慨

先知总是把自己当成慈善的媒介,他一直强调,财富的真正主人是安拉,他是真正的给予者和财富的所有者。

萨夫旺·伊本·乌玛亚是古莱士的一个贵族,当他还不是一个穆斯林时,在侯奈因战役和塔伊夫战役中,他站在先知一边。

当他跟先知一起巡视时,他看到了在吉拉纳高高堆起的战利品,他的眼中流露出了惊喜的目光。先知问他道:

“你喜欢它们吗?”

萨夫旺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后,先知说:

“把它们都拿去吧,它们是你的了。”

听到这些,抑制不住兴奋的萨夫旺说道:

“没有比先知更慷慨的人了。”然后他说了作证词,成为了穆斯林。[5]

他回到自己的部族后,对部族里的人说道:“快去接受伊斯兰吧…….穆罕默德真是慷慨,他一点也不怕贫穷!”(Muslim, Fadail, 57-58; Ahmad, III, 107)

一次,另一个人去拜访先知(愿主福安之),向他要东西。先知(愿主福安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他建议这个人去借贷,并向他承诺由他来替他支付贷款。(Haythami, X, 242)[6]

像他的祖先易卜拉欣(愿主赐他平安)一样,先知从来没有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独自吃过一餐饭。他总是为过世的人偿付债务,或让别人为死去的人偿付债务,在没有偿付债务以前,他不作殡礼。

“慷慨的人靠近安拉,靠近乐园,靠近人们,而远离火狱。相反,吝啬的人远离安拉,远离乐园,远离人们,却靠近火狱。”(Tirmidhi, Birr, 40/1961)

在另一则圣训中,他说过:“真正的信士没有这两样东西:吝啬和不道德。”(Tirmidhi, Birr, 41/1962)

先知的虔诚

毫无疑问,先知是所有人当中最虔诚的。从他的礼拜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是最认主独一的:

“安拉啊,请赐给我虔诚,请升华它,因为只有你才能升华它,你是它的援助者和主宰。”(Muslim, Dhikr, 73)

“安拉啊,我请求你给我指引,请求你让我虔诚,求你让我拥有正直、丰富的心灵。”(Muslim, Dhikr, 72)

先知时时刻刻都有真主意识,他总是像穷人一样的生活。阿依莎说先知从来没有连续两天吃大麦饼的时候,另一说法是他从来没有连续三天吃大麦饼的时候。(Bukhari, Ayman, 22; Muslim, Zuhd, 20-22; Ibn Majah, At’imah, 48)

为了鼓励教生们虔诚,他说:

“最靠近我的人是虔诚的人,无论处于何地,他们都为安拉而虔诚。”(Ahmad, V, 235; Haythami, IX, 22)

“毫无疑问,我的朋友是虔诚的人。”(Abu Dawud, Fitan, 1/4242)

“用虔诚敬畏安拉,用善行替代恶行,用优美的道德对待别人…..”(Tirmidhi, Birr, 55/1987)

关于如何做到真正的认主独一,先知说:

“如果一个人不能因为害怕使用了非法事物而放弃某些合法事物的话,他就达不到真正的虔诚。”(Tirmidhi, Qiyamah, 19/2451; Ibn Majah, Zuhd, 24)

在先知看来,没有哪个民族比其他民族更高贵,白种人并不比黑种人优越,真正的高贵在于虔诚。(Ahmad, V, 158)

关于虔诚,一个人问先知尔萨(愿主赐他平安):

“仁慈和美德的导师啊,请告诉我,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主看来是虔诚的?”

“很简单,”先知尔萨(愿主赐他平安)回答道:“首先你爱主,然后尽可能做善事,怜悯阿丹的孩子们,就像你怜悯你自己。

然后,他接着说道:

“不要让别人做你自己也不想做的事。这样在主的眼里你将是虔诚的。”[7]

一次,欧麦尔问乌拜·伊本·卡博什么是认主独一,

“你遇到过布满了荆棘的道路吗?” 乌拜问道

“遇到过。”

“你怎么做的?”

“我提起我的衣服,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不让刺挂着我。”

“这就是认主独一。” 乌拜说道。[8]

在精神上接近使者就是虔诚。下面这件事是穆阿
德·本·贾巴利说的:

“在把我派往也门时,先知送我到麦地那的边界。我骑在坐骑上,他在旁边走。他给了我一些忠告:

‘谁知道呢,穆阿德,也许过了今年你就又会见到我。也许你会来我的清真寺或坟墓……’

听到这话,我非常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要哭。’安拉的使者说。他转过头去,望着麦地那,说道:

‘靠近我的人是虔诚的人。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始终保持对安拉的虔诚。’”[9]

安拉的使者的节制

麦加和麦地那周围的许多国家都心甘情愿地处于他的保护之下,整个阿拉伯都服从于他。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但他仍然保持谦逊。他说他没有权力做任何事,所有的事都只归安拉掌控。商队带来的财富充斥着麦地那的大街小巷,很显然,他已经富有了,但他却把所有财富都分给了穷人,自己还是过着跟以前一样谦逊的生活。他说:

“如果我有像吴侯德山那样多的黄金,除了还我所欠的债以外,我不会把剩余的黄金保留超过三天。”(Bukhari, Tamanni, 2; Muslim, Zakat, 31)

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家里有过没有火做饭的时候。许多次,他都是饥肠漉漉地睡觉的。(Ahmad, VI, 217; Ibn Sad, I, 405)

一天,欧麦尔来到了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房间里。他看了看这间屋子,屋子里几乎是空的,只有一床用枣树叶填充的床垫。先知(愿主福安之)就睡在那上面。床垫里的干树叶的印子都印在了他的身上。角落里放着一点点大麦粉,大麦粉的旁边是一个水罐。房间里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这就是他所有的财产,而此时整个阿拉伯都臣服于他。看到这种情景,欧麦尔叹了口气。他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看到他流下了眼泪,先知问道:

“欧麦尔啊,你为什么哭啊?”

欧麦尔回答道:

“我为什么不应该哭?安拉的使者啊!罗马和伊朗的国王正在奢侈地享受,而真主的使者却睡在用树叶填充的床垫上!”

先知安慰他道:

“欧麦尔啊! 让凯撒和伊朗的国王克斯拉享用今世吧!后世的快乐对我们来说足够了!”[10]

在一件类似的事件中,他这样说道:

“今世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与今世的关系就好像一个旅行者,他在夏天旅行,在树荫下睡觉,醒来后继续赶他的路。”[11]

因为很关心后世清算中所承担的责任,先知(愿主福安之)经常做如下的祈祷:

“我的主啊!让我像穷人一样的生活吧,让我像穷人一样的死亡吧!让我在穷人中复生吧!”(Tirmidhi, Zuhd, 37/2352; Ibn Majah, Zuhd, 7)

所有先知都要进入乐园。但是,每一位先知都会被问及慷慨给予了他们的祝福,以及他们应该传达给他们的教生的信息。下面这节《古兰经》经文解释了对所有人,包括先知们,都要被问及的问题:

“我必审问曾派使者去教化过的民众,我必审问曾被派去的使者。”(《高处》章 7:6)

***

祖赫德、泰格瓦、伊和桑是三个不同的词,但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目的是通过克制私欲,修炼内心,让心灵归于平静和安宁,最终达到心灵纯洁、健全,让心虔诚,成为安拉的真正的好仆人。

先知的温柔

要想了解先知的心灵所达到的成熟和完美,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先知看到一个人在地上吐痰后的情景吧——那个时候,先知的脸变红了,但仍然保持着平静。当教生们赶紧用沙土把痰清理掉后,他才继续前行。

安拉的使者要求人们穿着整齐,他不喜欢衣冠不整。他要求人们修剪头发和胡须。有一次,一个头发和胡须都乱蓬蓬的人进入了先知的清真寺,先知让他修整好自己的头发和胡须。这个人修剪了头发和胡须之后,先知说:“这样不比有着乱糟糟的头发和胡须的走来走去的撒旦好看多了?”[12]

一天,先知(愿主福安之)看到一个人的头发和胡须都很乱。他惊讶地问道:“这个人为什么不梳洗他的头发?”

又是一次,他看到一个人穿着肮脏的衣服时说道:

“这个人找不到水洗衣服吗?”(Abu Dawud, Libas, 14/4062; Nasai, Zinat, 60)

先知对一位来找他的穿着不整洁的人说:

“你有钱吗?你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当这个人告诉他他有钱时,先知对他说道:“如果安拉给了你财富,那就让它在你身上体现出来吧。”(Abu Dawud, Libas, 14/4063; Nasai, Zinat, 54; Ahmad, IV, 137)

在另一则圣训中,先知说道:“安拉喜欢看到他的仆人体现出他所给予的财富。”

(Tirmidhi, Adab, 54/2819; Ahmad, II, 311)

先知有着至高的慈悲心,他谦虚有礼,高雅大度。一次,一个粗鲁的贝多因人对先知叫道:

“穆罕默德,穆罕默德。”

先知的回答是:“请说,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个贝多因人被自己恶劣的表现弄得很不安,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他感觉到了自己的粗鲁和先知的彬彬有礼。[13]

先知总是亲自为自己的客人们服务。(Bayhaki, Shuab, VI, 518, VII, 436)

即使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也彬彬有礼,不与人
争吵。

先知的礼节和谦逊

先知(愿主福安之)从来不大声说话。当他从别人身边走过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地慢慢走过。如果他听到了令人不愉快的谈话,他也从不在人们面前说什么,但他的表情会反映出他的感受和想法,因此,人们在他身边时都很小心自己的行为。因为谦虚,他从不大笑,他做得最多的是微笑。用他的教生的话说,他就像一个戴着面纱的羞怯的小姑娘。先知说:

“羞怯来自信仰。羞怯的人得进乐园!无耻来自冷酷,无耻的人将入火狱!”(Bukhari, Iman, 16)

另一则圣训是这样说的:

“信仰和谦逊是在一起的,如果一个离开另一个,另一个也会消逝。”(Tabarani, Awsat, VIII, 174; Bayhaqi, Shuab, VI, 140)[14]

“粗鲁的谈话只会带来耻辱!谦虚和庄重无论何时都能令人优美。”(Muslim, Birr, 78; Abu Dawud, Jihad, 1)

“记忆死亡”,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去除对今世的眷恋才能令人真正谦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经常告诫他的教生要向安拉表达深深的敬意。一次,教生们说他们谨慎的感谢安拉。先知(愿主福安之)说真正的谦虚包括让身心远离受禁止的行为以及记忆死亡。又一次,他说只有真正期望后世的人才能放弃对今世的眷恋,也只有他们才能向安拉展示真正的谦逊。(Tirmidhi, Qiyamah, 24/2458)

安拉的使者从来不直直地盯着别人的脸看。他低头看地的时间比抬头看天的时间多得多。因为他的谦逊,他从来不利用别人的错误来反对他们。

阿依莎的传述,如果先知听到了不好的话,他不会直接说“他为什么这样说?”,而是说“为什么有些人说了这样的事?”(Abu Dawud, Adab, 5/4788)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从不在公众面前纠正过教生们犯的错误。他经常说的话是:“为什么我看见了这样事?”[15]他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慈悲的里程碑,他总是设法避免刺伤教生的心。

先知的勇气

仔细观察先知的生活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根本无法想象还有比先知更伟大的英雄。他从未有过不适当的行为,在极端状态下,他的坚持和忍耐无可匹敌。

他只凭背诵《雅辛》章里的两节经文就坦然地从那些一心想刺杀他的敌人面前安然走过:

اِنَّا جَعَلْنَا فِي اَعْنَاقِهِمْ اَغْلَالًا فَهِىَ اِلَى الْاَذْقَانِ فَهُمْ مُقْمَحُونَ وَجَعَلْنَا مِنْ بَيْنِ اَيْدِيهِمْ سَدًّا وَمِنْ خَلْفِهِمْ سَدًّا فَاَغْشَيْنَاهُمْ فَهُمْ لَا يُبْصِرُونَ

“我确已把枷锁放在他们的脖子上,那些枷锁达到下巴,所以他们不能低头。我在他们的前面安置一个障碍,在他们的后面安置一个障碍,蒙蔽了他们,所以他们看不见。”
(《雅辛》36:8-9)

阿里的传述:

“白德尔战役非常激烈,我们躲在安拉的使者的后面。他是我们中最勇敢的,他总是出现在最接近敌人的地方。”(Ahmad, I, 86)

关于先知的勇敢,巴拉这样说过:

“向安拉发誓,当战争进入到最激烈的时候,我们躲在安拉的使者的后面。我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与他并排站着。”(Muslim, Jihad, 79)

为了维护真主独一这个伟大的信念,先知总是出现在战争的最前线。在侯奈因战役里,尽管穆斯林军队在最初的时候出现了混乱,但先知却沉稳果断地冲进了敌人的队伍里,这大大提高了教生们的士气。最终,在安拉的帮助下,穆斯林取得了胜利。(Muslim, Jihad, 76-81)

他说:

“以全能的至大的安拉发誓,为了安拉,我将热爱战斗,渴望牺牲,然后复活,再参加战斗,再死亡…….”(Muslim, Imarah, 103)

先知的亲切

先知(愿主福安之)是最为温和可亲的人。(Muslim, Hajj, 137)

阿依莎说:

“没有人比安拉的使者拥有更优美的道德。无论何时,他的家人或他的朋友们叫他,他总是用非常有礼貌的方式来回答。”

关于他的优美品德,安拉说:

“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笔》:4)(Wahidi, p.463)

在先知的一生中,他总是宽恕,从来没有为个人的事报复过。

阿依莎的说:

“他从不指责任何人,不去回击那些恶意对待他的人,他总是宽恕和原谅,远离罪恶。他从不因为个人的事情报复别人。无论是奴隶还是仆人,即使是动物,他也总是公正对待。”

阿纳斯说:

“我从未接触过像先知那样绸缎般柔软的手,也没有闻到过比他散发出的更芬芳的气息。我服侍他有10年,他从来没有让我难堪过,甚至没有对我说过“啧”。他既没有对我做过的事情说“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也没说对我没有做的事说“你为什么不做?”(Bukhari, Sawm 53, Manaqib 23; Muslim, Fadail 82)

一次,先知赞扬一名教生说:

“你有安拉喜悦的两个特点:亲切和拥有判断力。”(Muslim, Iman, 25, 26)

一次,一个贝多因人在麦地那的清真寺的地上撒尿。教生们非常生气地责备他,先知说:

“你们最好让这个人自己呆着。用水把他弄脏的地方冲洗干净。你们应该把事情简单化,而不是把它弄复杂了。”

然后他温和地对贝多因人解释了清真寺的重要性和在清真寺里的正确行为。

阿纳斯说:

“我和安拉的使者走在一起,他穿着一件纳吉琅出产的料子做的上衣,上衣的边又粗又厚。一个贝多因人走上前来从后面用手使劲儿拽他的衣服,衣服的领口因为又粗又硬,都陷到他的脖子里了。”贝多因人说:

“穆罕默德啊,你让你的教生们把属于安拉的东西给我一些!”

先知转过身去,微笑的看着他,然后让教生们给这个贝多因人一些东西。(Bukhari, Khumus 19, Libas 18, Adab 68; Muslim, Zakat 128)

实际上,先知能够成功地完成传播伊斯兰任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品质。正如真主所说:

فَبِمَا رَحْمَةٍ مِنَ اللّٰهِ لِنْتَ لَهُمْ وَلَوْ كُنْتَ فَظًّا غَلِيظَ الْقَلْبِ
لَانْفَضُّوا مِنْ حَوْلِكَ

“只因为从真主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末,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仪姆兰的家属》3:159)

毫无疑问,无知时代的人们被先知的温柔、善良、宽恕溶化了,就像蜡烛在火中慢慢熔化一样。他们曾经是那么野蛮、那么粗暴,但现在,就像飞蛾总是围绕火光飞舞一样,他们紧紧地围绕在先知的身边。

先知的慈悲

先知说:

“谁拥有仁慈,至仁主对谁仁慈。仁慈地对待所有被造物吧,这样你也能在乐园里获得仁慈。”(Tirmidhi, Birr, 16/1924)

先知的慈悲是那样的无私和宽大,在无数个夜晚,他痛哭流涕地为教生们祈祷,祈祷安拉把人类从火狱里拯救出来;先知的慈悲又是那样的温柔和体贴,礼拜时,如果孩子哭了,他允许孩子的母亲中断礼拜,先去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是作为仁慈而被派遣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的慈悲囊括所有被造物。

一次,人们要求他诅咒敌人,先知回答道:

“我被派遣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为了诅咒……我是因仁慈而被派遣来的。”(Muslim, Fadail, 126; Tirmidhi, Daawat, 118)

在他去塔伊夫时,无知的多神教徒和城中自大的居民用石头砸他。负责大山的天使来到他身边,问道:“需要我把这两座山移过来毁灭居住在这两山之间的塔伊夫的居民吗?”但是先知不喜欢这个建议,他为砸他的人做了一个特别的祈祷:“我的主啊!请给这些人以正确的引导吧!我请求一个来自他们血统的认主独一、不以物配主的后裔。”(Bukhari, Bad’ul-Khalq, 7; Muslim, Jihad, 111)

塔伊夫的居民曾经恶毒地对待先知,他们给穆斯林造成过许多人员伤亡。但先知还是为他们祈祷:

“安拉啊,请引导塔伊夫人吧,请让他们皈依伊斯兰吧!” 祈祷的结果是,塔伊夫的居民最终接受了伊斯兰——在穆斯林迁徙去往麦地那后第9年,塔伊夫人自己主动皈依了伊斯兰。(Ibn Hisham, IV, 134; Tirmidhi, Manaqib, 73/3942)

阿卜·乌撒依德一次带着几个战俘来到先知面前。先知看到一个被俘的女人哭得很伤心,就问她为什么如此哀伤,这个女人回答道:

“这个人卖了我的儿子。”

先知问阿卜·乌撒依德:

“你卖了她的孩子吗?”

“是的。”阿卜·乌撒依德回答说。

“卖给谁了?”

“阿巴斯族的一个人。”

先知立刻对教生说:

“骑上你的马,把这个女人的儿子带回来。!”[16]

下面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先知对所有被造物的怜悯:一次,先知对教生们说:

“以安拉发誓,除非你怜悯,否则你不能进入乐园。”

“但是,安拉的使者啊,我们都是富于同情心的。”教生们回答道。

“怜悯并不仅仅指的是你们之间互相同情,怜悯指的是包括整个被造物的怜悯。”(Hakim, IV, 185/7310)

先知的宽恕

安拉喜爱宽恕。如果人们诚实地后悔,安拉许诺宽恕他们的罪过。在《古兰经》中,他要求他的仆人们宽恕,因为他经常宽恕。

赢得安拉宽恕的条件是感到懊悔、服从安拉的命令以及远离安拉所禁止的。在先知(愿主福安之)的一生中,关于宽恕的最好的例子是他宽恕了印德。在吴侯德战役中,印德啃噬了先知的叔叔汉姆扎的心脏,但在收复麦加后,印德成为了穆斯林,先知宽恕了她。

哈比尔·伊本·奥萨德是伊斯兰的另一个敌人。在先知的女儿宰娜卜从麦加迁往麦地那时,他把她从骆驼上拽了下来,踢她。她那时正怀孕。她受伤很重,失去了孩子。哈比尔·伊本·奥萨德犯过许多这样的罪。麦加被收复以后,他想逃跑,但没有成功。他皈依了伊斯兰,然后来到先知(愿主福安之)面前。先知宽恕了他。而且不仅仅是先知宽恕了他,许多曾被他伤害过的穆斯林也宽恕了他。(Waqidi, II, 857-858)

阿布·贾赫勒是麦加的一个伊斯兰的残酷的敌人,字面意思是“无知之父”。他的儿子伊克利玛也是伊斯兰的一个主要敌人。麦加被收复的时候,伊克利玛逃到了也门,但他的妻子成为了穆斯林。后来,她把他带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面前。先知愉快地接见了他,并对他说道:

“跑走的骑兵啊!欢迎回来!”他宽恕了他,甚至都没有提一下他曾经对穆斯林所做的伤害。(Tirmidhi, Isti’zan, 34/2735)

先知(愿主福安之)经常说:

“我的主啊!宽恕我的人民吧,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Ibn Majah, Manasiq, 56; Ahmad, IV, 14)

一个叫哈玛麻的人接受了伊斯兰后切断了与麦加多神教徒的贸易联系。这些麦加人对他的决定感到非常吃惊。他们来找先知(愿主福安之),请求他给哈玛麻写信让他重新恢复与他们的贸易往来。先知(愿主福安之)给哈玛麻写了一封信,请他继续与古莱什人进行贸易。尽管多神教徒曾经对穆斯林进行“联合抵制”长达三年之久,在这三年中,他们让穆斯林饱受饥饿之苦,但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还是宽恕了他们。

穆斯林迁徙到麦地那后的第七年发生了海巴尔战役,那时麦加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麦地那人拿出了所有的财物、面粉和蜜枣帮助麦加人。艾卜·苏富扬拿着这些赈济物资发放给古莱什的穷人时说:

“愿安拉赐福我的兄弟的儿子,因为他尽到了亲属之间应尽的义务。”(Yaqubi, II, 56)

在这样的宽大面前,麦加人接受了伊斯兰。

侯代比亚公约时,先知宽恕了一个想刺杀他的多神教徒。(Muslim, Jihad, 132, 133)

在海巴尔绿洲被征服后,一个妇女给先知(愿主福安之)的食物里下了毒,先知在把食物放进口时就已经知道食物有毒了,这位犹太妇女也承认了她的阴谋,但是先知原谅了她。(Bukhari, Tibb, 55; Muslim, Salam, 43)

拉比德是对先知下了符咒的犹太人,安拉的启示让先知了解到了这一点,并知道了是谁唆使拉比德这么干的。但先知甚至根本不对别人提起拉比德和他的同伙,他不为私事报复任何人。[17]

安拉说:

“你要原谅,要劝导,要避开愚人。”

(《高处》7:199)

用对先知的爱尽可能地接近先知,在先知的光明的照耀下行走在正道上,并效仿先知的宽大的品德的人,他们也能得到宽恕。人们只需想想当人们用石头砸哈拉智时他说的话就更能体会先知的宽恕了:

“我的主啊,在你宽恕我以前,请宽恕这些人吧!”

先知尊重邻居的权利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敦促人们尊重邻居的权利。在一则圣训中,先知是这样说的:

“吉卜利里大天使给了我许多关于邻居权利的忠告,以至于我认为在我死后,他们可以分享我的遗产。”(Bukhari, Adab, 28; Muslim, Birr, 140-141)

在另一则圣训中,先知这样说道:“非穆斯林邻居有一个权利,穆斯林邻居有两个权利。如果你的邻居既是穆斯林,又是你的亲属,他就有三个权利。”[18] 邻居的权利包括不要从他们的窗户偷窥他们,不要用自己的食物的气味烦扰他们,避免出现他们可能不喜欢的行为。

先知说:

“在安拉看来最好的邻居是有益于自己的邻居的人。”(Tirmidhi, Birr, 28)

“当邻居还饿着肚子而自己却吃饱了去睡觉的人不是我们中的人。”(Hakim, II, 15/2166a)

阿布·宰尔·吉法里是一位穷教生,他自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唯一能让自己的食物看上去多一点的方法就是在食物里加水。他说:“先知让我把水加在食物里,这样我可以分给邻居一些。”这则圣训说明贫穷不是不尊重邻居权利的借口。

阿卜·胡莱勒说,一天,先知说:

“以安拉发誓,他不算有信仰;以安拉发誓,他不算有信仰;以安拉发誓,他不算有信仰……”

教生们问道:

“安拉的使者啊,谁不算有信仰?”

“邻居从他的行为中感到不安全的人。”先知说。(Bukhari, Adab, 29; Muslim, Iman, 73; Tirmidhi, Qiyamat, 60)

另一则圣训是:

“让邻居感觉受到了伤害的人进不了乐园。”(Muslim, Iman, 73)

先知对待穷人的态度

先知(愿主福安之)的行为无处不显示出他对穷人的同情,他以此作为对他们物质缺乏的补偿。(Bukhari, Nafaqat, 1; Muslim, Zuhd, 41-42)

阿布·萨德说:

“我与迁士当中一些穷人坐在一起。有些人几乎衣不遮体,他们躲在别人的身后。一个人正在为我们诵读《古兰经》,这个时候,安拉的使者来了,他站在我们身边。读《古兰经》的人停了下来,向先知问候。先知回答了他的问候,然后问道:

“你们在做什么?”

“安拉的使者啊,他是我们的老师,他正在为我们诵读真主的书。”我们回答道。

“感谢安拉,他在我的教生中创造了我奉命与他们一起坚韧的人。”[19]安拉的使者说道。

然后他很谦虚地坐在我们中间,用手指划了一下,说道:

“这样围坐成一个圈吧。”

“我们全都围坐在了安拉的使者的身边,面对着他。然后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消息:

‘有好消息要给穷苦的迁士!你们将在后世里得到光明,你们将比富有者早进乐园半天,乐园里的半天相当于地球上的500年。’”(Abu Dawud, Ilm, 13/3666)

先知(愿主福安之)在麦地那时,有一天,一些贫穷部族的人也来到了麦地那。他们光着脚,由于饥饿,瘦得皮包骨头。看到他们的状况,先知(愿主福安之)非常难过,他的脸色都变了。他让比拉勒(愿安拉喜悦他)唤礼,聚集他的教生。他从教生那里收集了许多捐助,慷慨地帮助了他们。(Muslim, Zakat, 69-70; Ahmad, IV, 358, 361)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一生充满了奇迹、荣誉、信任、忠诚、温柔、同情和谦逊。他对他的妻子阿依莎说:

“阿依莎啊!不要拒绝穷人,即使只施舍他们半枚枣!阿依莎啊,让他们靠近你吧,这样在审判日,安拉也将让你靠近他!”(Tirmidhi, Zuhd, 37/2352)

阿巴德·伊本·舒拉赫比说:

“我刚来到麦地那时非常穷。我很饿,想找点东西吃。我进入了一个果园,吃了一些枣,然后把一些枣放进一个的口袋里,但是恰巧被果园的主人看见了,他抓住了我,然后打了我。他把我的口袋夺走,还把我带到先知那里起诉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果园的主人说:

‘他是无知的,你没有教育他;他很饿,你也没有给他东西吃。’然后先知让果园的主人把口袋还给了我。先知还给了我食物。”(Abu Dawud, Jihad, 85/2620-2621; Nasai, Qudat, 21)

在伊斯兰宣判一个人是否有罪时,首先要调查的是这个人犯罪的动机和原因。伊斯兰教法里的惩罚的目的就像母亲管教孩子,为的是让他重新回到正路、回到社会
中来。

先知对待战俘和奴隶的态度

先知鼓励释放、善待奴隶和战俘。阿卜·艾则孜是穆萨伯·本·乌玛亚的兄弟,他说:

“白德尔战役后我成了俘虏,被交给了一群辅士。先知命令他们要善待俘虏,每天,他们都给我面包吃,但有时他们自己只吃枣而已。我很惭愧,我把面包递给了一个人,他一口没吃,还给了我。”(Haythami, VI, 86; Ibn Hisham, II, 288)

安拉的使者要消除的是长久以来存在的奴隶制度,他把废除奴隶制这件事前推动了一大步。他给出了许多释放奴隶的机会,说这是最好的崇拜安拉的方式。当穆斯林做错了事时,释放奴隶是首选的赎罪方法。他的最好的朋友艾卜·伯克尔把自己的许多财富都花费在了释放奴隶上。

一天,他看见阿布·宰尔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奴隶而不自知,他很难过,对阿布·宰尔说道:

“阿布·宰尔啊!你仍然走在真正的信仰来临以前的无知道路上吗?不要粗暴地对待安拉的创造!如果他们不适合你的性情,那就让他们自由吧。不要让他们承担过多,如果你这么做了,那就帮助他们吧。”(Bukhari, Iman, 22; Muslim, Ayman, 38; Abu Dawud, Adab, 123-124)

有一个人,他让自己的奴隶娶了自己的女奴,但是后来他又想让他们离婚。奴隶向先知抱怨,先知(愿主福安之)对这位奴隶主说:

“结婚和离婚的权力不是你的。不要干涉他们!”(Ibn Majah, Talaq, 31; Tabarani, Kabir, XI, 300)

关于如何对待奴隶和对奴隶所负有的责任,先知给出了许多忠告,结果这使得许多教生更愿意释放奴隶。伊斯兰法律要求用释放奴隶来赎罪。先知(愿主福安之)要求教生们与奴隶分享同样的食物、同样的衣物。这实际上使得拥有奴隶多的人,身上的负担也多了,于是释放奴隶也成了减轻自身负担的一种方法。释放奴隶本身既是善行,又是让自己获得拯救的一个办法。释放奴隶本身也释放了自己。

先知说:

“注意礼拜,要特别注意礼拜。对待你手下的人,你要敬畏安拉。”(Abu Dawud, Adab, 123-124/5156; Ibn Majah, Wasaya, 1)

先知遏制了人们想获得奴隶的愿望,同时又为奴隶们打开了通向自由的大门。因为害怕亵渎人权,许多教生释放了他们的奴隶。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制止奴隶制的办法吗?

下面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奴隶在伊斯兰中的地位:

在伊斯兰以前,比拉勒是奴隶。但是后来,他成为了先知的宣礼员,他被称为“宣礼员之王”。奥斯曼帝国时期,各大清真寺在宣礼员站的地方用美术字体写着“受尊敬的比拉勒啊!”。

简单地说,伊斯兰就是要把奴隶变成自由人,这也是多神教徒强烈反对伊斯兰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中,在反对伊斯兰的人当中,难道他们没有这些多神教徒的特点吗?他们给自己取了漂亮的名字,在漂亮的名字的掩盖下进行着的是疯狂的掠夺财富的勾当。这种财富掠夺把许多人推进了奴隶般的生活、在自由的名义下侵占了无辜者的权益。这种现代奴隶制与以前的奴隶制在本质上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奴隶是你的兄弟,被安拉委托来照顾你的。如果你们中有谁在受自己的兄弟的照顾,那就让他们吃和你们一样的饭,穿的跟你们一样吧。不要让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如果你这样做了,就请帮助他们。”[20]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服从先知是治愈人们心理疾病的良方,因为只有他才是最了解人类的。他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在他那里没有穷富、强弱之分,没有谁值得被尊重,谁不值得被尊重这样的区别。他带来了强有力的制度,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当教生们问他是否应该原谅他们的奴隶时,先知的回答是:

“一天原谅他们70次,每天都原谅他们。”(Abu Dawud, Adab, 123-124/5164; Tirmidhi, Birr, 31/1949)

下面这则圣训也表现出了先知的温柔敏感的心:

“让给你做饭的人坐在你的旁边,与你一起吃饭!如果你做不到这些,至少让他吃与你同样的食物……因为是他们忍受着热浪把饭给你做好的!”(Bukhari, Atimah, 55; Tirmidhi, Atimah, 44)

安拉意欲的话,他会让奴隶成为主人,让主人变成奴隶的。因此我们有义务感赞安拉,并善待他让我们照管的委托物。

先知对待妇女的态度

在伊斯兰以前,妇女的尊严不受保护。为了消遣而找妇女,以这种耻辱的方式对待妇女的事屡见不鲜。因为害怕女孩长大后成为妓女,遭受不幸,人们铁石心肠,父母活埋女婴,毫无慈悲可言。安拉这样描述过他们的行为:

“当他们中的一个人听说自己的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的脸黯然失色,而且满腹牢骚。他为这个噩耗而不与宗族会面,他多方考虑: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还是把她活埋在土里呢?真的,他们的判断真恶劣。”(《蜜蜂》章16:58-59)

按照先和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命令,妇女的权力被建立起来了。妇女在社会上成了谦虚和美德的榜样。母亲们获得了荣誉。圣训中有这样话:“乐园在母亲的脚下。” [21] 承蒙先知的美意,母亲们赢得了她们应有的
地位。

下面这个美好的事件表现的就是先知(愿主福安之)对于妇女的仁慈:在一次旅行中,一个名叫安贾沙的奴隶的歌声让骆驼跑了起来。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考虑到骑在骆驼上的妇女身躯柔弱,可能因此受到伤害,他对安贾沙说道:“安贾沙啊!小心玻璃,不要打碎了。”(Bukhari, Adab, 95; Ahmad, III, 117)

先知说:

“安拉啊,我强烈阻止人们侵犯两个弱者——孤儿和妇女——的权益。”(Ibn Majah, Adab, 6)

“穆民不要嫌恶自己的妻子,他也许不喜欢她的一个特点,但他也许喜欢她的另一个特点。”(Muslim, Rada, 61)

事实上,妇女不应该是被愤怒的对象,她是应该被爱的。对妇女的爱是真主给予的恩典,关于这一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道:“世俗事物中,安拉让我爱上了妇女和美香,让礼拜成为我眼睛里的光亮。”(Nasai, Ishratu’n-Nisa, 10; Ahmad, III, 128, 199)

不应该无知地评论先知喜爱妇女这件事,因为爱本身是真主给予的,真主让人天生就具有这个爱,而这个爱也是让人通向真主的爱的一个台阶。这个爱是要给妇女应有的尊严。在人类历史上,妇女的价值在伊斯兰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伊斯兰的观点,人类被创造之时起,女人和男人就是互为补充的,但在这种互补的过程中,真主给了妇女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使社会堕落的是妇女,但使一个社会繁荣的也是妇女,因此,以伊斯兰看来,培养起能够使社会繁荣的妇女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下面这则圣训所说的:

“照顾自己的三个女儿或姐妹,很好地培养她们,让她们结婚,并持续不断地援助她们的人会进入乐园。”(Abu Dawud, Adab, 120-121/5147; Tirmidhi, Birr, 13/1912; Ahmad, III, 97)

在另一则圣训里,先知这样说道:

“把两个女孩抚养长大,并教育她们的人,在审判日,我与他们是这样的。”先知说完,把两根手指并在一起,向人们示意道。(Muslim, Birr, 149; Tirmidhi, Birr, 13/1914)

关于有教养的妇女的价值,先知这样说道:

“世俗利益是暂时的,但这里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虔诚的、有信仰的妇女。”(Muslim, Rada, 64; Nasai, Nikah, 15; Ibn Majah, Nikah, 5)

总体说来,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位正直、善良、眼光敏锐、具有奉献精神的妇女。先知在刚开始传播宗教时,给予他最大帮助和信任的人就是他的妻子哈迪嘉,先知一生都忘不掉她。在阿里的成功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法谛玛所起的作用。

一句话,正直、善良、具有奉献精神的妇女是所有世俗财富当中的最大的福气,因此,先知说当一个好人的必要条件是很好地对待妇女。圣训说:

“在信仰方面,穆民中最完美的人是道德最好的人;你们当中最好的人是善待妇女的人。”(Tirmidhi, Rada, 11/1162)

在今天这个消费社会中,那些不善待妇女,把她们当成广告、赚钱的工具,把她们当成发泄私欲的工具的人,他们否认真主给予妇女的尊严和高贵,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妇女的极大的侮辱。

每一个人都被妇女孕育过,被她们哺育过,被她们拥抱过,最后又被她们永远地放在了自己的心里,我们对她们的爱和尊敬应该是无比伦比的,我们应该一辈子感谢
她们。

妇女应该被培养成社会的建设者,她们应该是孕育出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伟大人物的怀抱。

干净清洁的东西味道就好,美香是清洁的标志,先知爱它是因为它能给先知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天使们也爱美香。先知身上总有玫瑰花的香味。要是他抚摸了一个孩子的头,那这个孩子的头有一段时间也会有香味。

说到礼拜,因为礼拜是与真主的交谈,是正如谨见真主那样而做的功修,因此先知说它是他眼中的光明。

先知对待孤儿的态度

先知强调维护孤儿的权益,《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都提到要善待孤儿。至高无上的安拉命令我们体贴孤儿:

“至于孤儿,你不要压迫他;”(《上午》章 93:9)

圣训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好的家是孤儿被善待的家,最坏的家是孤儿被虐待的家。”(Ibn Majah, Adab, 6)

“如果一个穆民把一个孤儿带到自己的家,给他吃喝,给他衣服穿,除非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否则真主让他进入乐园。”(Tirmidhi, Birr, 14/1917)

“为了得到安拉的喜悦而摸孤儿的头的人将为他的手指所触摸到的每一根头发而得到报酬。”(Ahmad, V, 250)

先知不断地强调我们履行这些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另一则圣训中,他这样说:“我和那些善待置于他们保护下的孤儿的人一同进入乐园。”说这些话时,他把两根手指并拢在一起。(Bukhari, Adab, 24)

一个教生抱怨自己的心硬,先知对他说:

“要想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你就给穷人饭吃,抚摸孤儿的头!”(Ahmad, II, 263, 387)

先知对待动物的态度

先知的每一个举动都建立在仁慈的基础上,他从不拒绝别人对他的要求,动物也从他的仁慈中获益。在伊斯兰以前,人们对待动物既无怜悯也无慈悲,动物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割它们的肉或尾巴吃。他们还玩残忍的斗兽游戏。先知(愿主福安之)终止了这些残忍的举动。

阿卜·瓦克德的传述:

“先知来到麦地那时,麦地那人在骆驼活着的时候就割它的驼峰,羊还活着的时候就会割它腿上的肉吃。先知阻止他们,说道:‘动物还活着的时候割下的肉属于尸体,不能吃。’”(Tirmidhi, Sayd, 12/1480)

一天,先知(愿主福安之)看见一头驴站在路上,脸上打着烙印。他很遗憾地说道:

“愿我的主的惩罚降临到给它打烙印的人的身上!”(Bukhari, Zhabaih, 25)

先知对那些把小鸡从鸡窝里抓走让母鸡担心的人说
“谁拿走了它的小鸡?赶快把它们放回巢里去!”(Abu Dawud, Adab, 163-164/5268)

一次,他看见一匹骆驼瘦得皮包骨头,就对骆驼的主人说:

“因为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而畏惧安拉吧!不要总饿着它们!”(Abu Dawud, Jihad, 44/2548)

又一次,先知看到一个人正在宰羊。这个人先把羊绑好,然后去磨刀。先知对他说道:

“你想把这只羊宰杀几次?你难道不能先磨好刀然后再绑它吗?”(Hakim, IV, 257, 260)

还有一则圣训是这样的:

先知说:

“想不想让我告诉你们,谁离火狱远,火狱也离谁远?”

然后先知接着说道:

“那些人是温和的、仁慈的、怜悯的、体贴的、温柔的。”(Ahmad, I, 415)

先知是这样说仁慈和残忍的区别的:

先知(愿主赐他平安)是这样解释慈悲和残忍之间的不同的:

“一位有罪的妇女在沙漠里看见了一条狗,由于太渴了,它舔起了沙子。这名妇女出于怜悯,就用自己的鞋从井里舀来了水给它喝。安拉因此宽恕了她的罪过。另外一位妇女没有照顾她的猫,而是让它饿了很久。她甚至没有让这只猫吃土壤里的虫子。最后,这只猫被饿死了。这位妇女因为残忍而成了火狱的居民!”[22]

先知(愿主福安之)以这样的标准把无知的社会转变成了幸福时代(asr al-sa’adah)。对待别人不好的人,活埋自己的女儿的人都变得仁慈起来。这些慈悲之心也将动物容纳了进来。

作为优良模范的先知,即使是对小麻雀的权利,先知也予以尊重。

即使是对有害的动物,如蛇和蝎子,先知也建议应该只一下就结束它们的性命,尽早把它们从痛苦中解脱
出来。

先知说:

“一下子就把蝎子打死有一百个报酬,两下把蝎子打死报酬要少一些,三下把蝎子打死报酬更少。”(Müslim, Selam 147; Ebu Davud, Edeb 162-163/5263; Tirmizi, Sayd, 14/1482)

就连打死有害的动物先知也提倡仁慈,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仁慈吗?

***

先知从未骄傲过,他从未因自己所得到的荣耀而有过丝毫的夸耀,他总是非常谦虚,总是想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真主的恩典,总是对自己说“不要骄傲”。(Tirmidhi, Manaqib, 1; Ibn Majah, Zuhd, 37; Ahmad, I, 5, 281)

骄傲常常来自于被表扬和夸奖,骄傲让人狂妄。尽管先知是人类当中最尊贵的、是得到安拉祝福的人,但他总是对教生们说:“你们称我为‘安拉的仆人和使者’。” (Bukhari, Anbiya, 48; Ahmad, I, 23)

人有当奴隶/仆人的本性,人要么当物质或利益的奴隶,要么当真主的仆人。当真主的仆人使人远离当私欲的奴隶。

先知在生活的两个对立面之间建立起来的平衡没有丝毫的缺陷,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做到了这一点。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卓越的人,但他们都只是在某个领域、某个时期里的英雄,但先知却是集中了所有这些优越品质的唯一的人。

总之,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在过去的人中还是将来的人中,先知是最无与伦比的优良模范。他的一生在:

当真主的仆人

人际关系

道德品质

这三个方面给人类树立了无与伦比的榜样。他是教生的引导者,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所负有的责任。

先知非常注重礼拜。他夜晚只稍稍睡一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礼拜真主。当人人都在家里酣睡时,他却在向真主叩头、哭泣。在归真之前,先知病得很重,但他仍然提起精神去清真寺与众人一起礼拜。

阿卜杜拉·本·谢赫尔(愿真主喜悦他)说:

“有一次,我去先知那儿,他正在做礼拜,并哭泣着。我听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胸腔里发出了一种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的声音。”(Abu Dawud, Salat, 156-157/904; Nasai, Sahv, 18)

尽管除了莱买丹月以外,穆斯林们并没有其他关于封斋的主命,但先知几乎没有一个月甚至没有一个星期没有封斋的。

阿依莎(愿安拉喜悦她)说:

“有时候我们觉得安拉的使者好像一直在封斋,好像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似的。”(Bukhari, Sawm, 53)

先知一直都在每个月的13、14、15号封斋,从不忽视在回历10月封6天的斋,在回历1月封阿舒拉日斋,而且每个星斯一和星期四他都封斋。

关于天课的经文降示后,他要求穆民交纳天课并施舍。他身先士卒,就像真主说的那样:

“……分舍我所给与他们的。”(《黄牛》2:3)

以最完美的方式完成真主的命令。他总是表扬那些为善行而花费财物的虔诚的生意人。

模仿的标准

先知的特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从不在意世俗之物,无论他有什么,他都乐于为主道花费。

阿卜·宰尔(愿安拉喜悦他)说:

“我们和先知一起走在麦地那的边境凹凸不平的路上,吴侯德山就在前方。

‘阿卜·宰尔啊!’先知说道。

‘是!’我回答道。

‘即使我有像吴侯德山一样多的金子,我也不会因此高兴。除了还我所欠的债以外,我不会把剩余的黄金保留超过三天。’”(Muslim, Zakat, 32; Bukhari, Istiqrad, 3)

先知有时连续封斋二天或者三天,中间也不开斋,而当教生们想模仿他时,他说:

“你们不能这么做。”阻止他们。(Bukhari, Sawm, 48)

对于那些真的想以伊斯兰的方式生活的人们而言,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一个实例。但是,考虑到穆罕默德的本质,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有一些行为只属于他本人,这个我们不能模仿;

人人都能模仿的行为。

因此,我们没有责任模仿只属于他本人的那些行为。事实上,先知本人也警告过他身边的人要注意这些事情。先知(愿主福安之)的一些行为只是针对他自己的,在这些行为上,我们没有责任效仿他。但是属于第二个范畴的行为,即人人都能模仿的那些行为,我们有责任尽可能地效仿他、追随他。

尽管我们不可能达到先知的道德所达到的高度,但不同阶层的追随他的人们都能够以他的行为为榜样,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权力,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小穆罕默德。


[1].       Ali Yardım, Peygamberimiz’in Şemâil, İstanbul, 1998, s. 49.

[2].       Hakim, al-Mustadrak ala’s-Sahîhayn, Beirut 1990, II, 672/4228.

[3].       请看 Ibn Sad, at-Tabaqâtu’l-Kubrâ, Beirut, Dâru Sâdır, I, 121, 365, 422-425; Haythamî, Majmau’z-Zawâid, Beirut 1988, IX, 13.

[4].       请看, Ahmad, VI, 349; Haythamî, VI, 174; Ibn Sa’d, V, 451.

[5].       Wâqidî, Magazi, Beirut 1989, II, 854-855.

[6].       Abû Dawud, Harâj, 33-35/3055; Ibn Hibbân, Sahîh, Beirut, 1993, XIV, 262-264.

[7].       Ahmad, az-Zuhd, p. 59.

[8].       Ibn Kathîr, Tafsîru’l-Qur’âni’l-Azîm, Beirut 1988, I, 42.

[9].      Ahmad, V, 235; Haythamî, Majmau’z-Zawâid, Beirut, 1988, IX, 22.

[10].  Ahmad, II, 298; Tabarânî, al-Mu’jamu’l-Kabîr, prepared and published by Hamdi Abdülmajid as-Salafî, Beirut, Dâru Ihyâi’t-Turathi’l-Arabî, X, 162.

[11].     Tirmidhî, Zuhd, 44/2377; Ibn Mâjah, Zuhd, 3; Ahmad, I, 301.

[12].      Bayhakî, Shuabu’l-Imân, Beirut 1990, V, 225

[13].      请看, Muslim, Nudhur, 8; Abu Dâwûd, Aymân, 21/3316; Tirmidhî, Zuhd, 50; Ahmad, IV, 239.

[14].      Bayhakî, Shuabu’l-Imân, Beirut 1990, V, 225

[15].         Buhârî, Menâkıb 25, Eymân 3; Müslim, Salât, 119; İbn-i Hibbân, IV, 534.

[16].      Ali al-Muttaqî al-Hindî, Kanzu’l-Ummâl, Beirut 1985, IV, 176/10044

[17].      见 Ibn Sad, II, 197; Bukhari, Tıbb, 47, 49; Muslim, Salâm, 43; Nasâî, Tahrîm, 20; Ahmad, IV, 367, VI, 57; Aynî, XXI, 282.

[18].      Suyûtî, al-Jâmiu’s-Saghîr, Egypt 1321, I, 146.

[19].      《在早晨和晚夕祈祷自己的主而求其喜悦者,你应当耐心地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而求今世生活的浮华。我使某些人的心忽视我的教训,而顺从自己的欲望。他们的行为是过份的,这种人你们不要顺从他们。》(《山洞》18:28)在这节经文里,真主对先知说要跟那些最早接受伊斯兰的穷人一起面对将要面临的困难,与他们一起坚韧。要小心地对待他们,不要伤他们的心。

[20].      Muslim, Aymân, 36-38.

[21].      Nasâî, Jihâd, 6; Ahmad, III, 429; Suyutî, I, 125.

[22].      请看, Muslim, Nudhur, 8; Abu Dâwûd, Aymân, 21/3316; Tirmidhî, Zuhd, 50; Ahmad, IV,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