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安拉只让他自己拥有了永恒这一属性,因此,所有的存在物,除了至大的安拉,都将死亡。安拉说: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
(《至仁主》55:26)
“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
(《众先知》21:35)
——死亡让这个毁灭变成了现实。
人类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思考这一事实。安拉在《古兰经》里还说道:
“临死的昏迷,将昭示真理。(人啊!)这是你一向所逃避的。”(《戛弗》50:19)
既然人类被投放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接受考验,那人生的最大目标就应该是努力获得安拉的喜悦,以便在那安详、幸福的乐园里获得一席之地。经文对此描述得十分清楚:
“(在)财产和子孙都无裨益之日,惟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来见真主者,(得其裨益)。”
(《众诗人》26:88-89)
培养、锻炼心性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对心性的真正的培养和锻炼却只有通过相信、服从安拉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才能完成。全能的安拉通过吉卜利里大天使把神圣的《古兰经》直接降示到了先知的心里,因此,可以说,先知的功修、他说的话、他的行为和举止都是对《古兰经》的阐释。相信和服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就是学习先知在23年的先知生涯中向我们展示出来的精神生活。爱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胜过爱我们自己的生命、财产、家庭以及其他所有一切世俗之物,这是我们在精神层面上学习先知的基本要素。对先知的爱能够把一个人塑造成一个全身心热爱安拉的仆人,也就是说,爱先知即意味着爱安拉,反之亦然。因此,为了最终能够与安拉联系在一起,心需要达到这样一个爱先知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财产、家庭等等一切世俗之物的高度。
这是我们为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准备工作中最好的一步。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这取决于我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既然每一次的呼吸都有可能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次呼吸,那么,难道我们不应该现在就为那最后一息做准备吗?安拉的卓越的仆人们,他们终其一生都爱安拉和他的使者。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安拉和他的使者,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说出了作证词。先知给了他们这样的好消息: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和仆人的人,他们将进入乐园。”
(Hâkim, Mustadrak, vol.Ⅰ, no. 503)
换句话说,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清真言[1]里的人,他也将在通向安拉的旅途结束之时说出它。他们说“La”(没有),然后满怀着对安拉的爱说出“Illa”(唯有),以此从心中摒弃了世俗之爱、摒弃了偶像。
我们应该知道,被全能的安拉创造出来的这个宇宙不过是一个被许多吸引人的事物装饰起来的暂时的居所,但这些创造的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人类在今世的目标是获得后世的幸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主这样警告我们——信士们: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真实地敬畏真主,(你们不要去死,)除非成了顺主的人。”
(《仪姆兰的家属》3:102)
死亡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一个事实,它是告别今世生活的时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实际上,每一个白天和夜晚,我们都很多次与死亡相遇。死亡其实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哲拉鲁丁·鲁米在自己的著作《玛斯纳维》中说道:
“每个时刻,你都在走向死亡……每个时刻,你都在消耗你的生命。”
随着每一个逝去的清晨和夜晚,难道我们不是在一步一步地离开这凡俗的世界,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吗?难道日子不是在我们生命的日历一页一页被撕掉的时候永远地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了吗?但我们好像是瞎子,看不见时间的河流在流淌。
鲁米警告我们:
“人们啊,请看一看那镜中最后的影像吧,但请不要被它反映出来的美丽容颜迷惑――年轻的容貌终将衰老,高楼大厦终将坍塌成废墟。”
我们的最后的呼吸是一个神圣的秘密,它被不可计数的智慧包围着。关于将来,我们所知道的最绝对的事实是,死亡在什么时候发生,这取决于真主的前定。疾病、意外事故、灾难……事实上,人类每天都可能遭遇死亡。但人是弱小的、有缺陷的、无能力的,人没有觉察到这些危险,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今世和后世只有一线相隔。
人类应该好好想一想上述经文,应该始终在这些经文的指导下生活。在时间流光以前,人应该深思,因为后世里不再有这样思考的机会。尽管人应该认识到这一事实,但许多人却仍然心不在焉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大多数人只是麻木地看着每一天的逝去,就像坚硬的岩石,吸不进一点雨水。
事实上,从一出生,我们便开始走向了死亡。虽然对此没有什么觉察,但随着每一分钟的消逝,我们越来越接近死亡。下面这节经文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
“我使谁长寿,我降低谁的体质。难道他们不明理么?”(《雅辛》36:68)
库斯·本·萨伊达哈是生活在先知(愿主福安之)以前的一个虔诚的人,他曾向人们传达过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就要到来的好消息。有一次,他在乌卡兹市场上给人们做了演讲。现在回想一下,他的这个演讲好像是对上面这节经文的解释。他这样描述了今世的生活:
“人们啊,过来听听忠告吧!每一个生命都要死亡,死亡的都要腐朽。雨滴降落,草木生长;孩子出生、长大,然后接替父母的位置……然后一切再化为腐朽,再重新出生、生长……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个接着一个……”
在生命行将结束之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时间向这个世界道永别,但对那些全身心爱安拉的人来说,生命的最后时刻并不是死亡,而是“新婚之夜(Shab-i Arûs)”般的新生。“在死亡前死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好好加以理解。鲁米把这句话阐述为“为了复活而死亡”。
阿里(愿安拉喜悦他)曾说过:“人是睡着的,死亡后才醒来……”
我们应该过真实的生活。只为了满足私欲而过的生活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是摒弃了私欲,并拥有高尚的精神道德的生活,这是被安拉祝福了的生活。
最糟糕的死亡是死时仍然没有安拉意识,也得不到安拉的喜悦的死亡。除了先知们,没有人被确保将如何死亡,如何复生,因此,信士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死亡。信士们应该努力把“信仰(Iman)”转变成“完美的信仰(Ihsan)”,为自己的最后一息做好准备。
先知优素福(愿主赐他平安)的祈祷正是我们需要的:
“天地的创造者啊!在今世和后世,你都是我的主宰。求你使我作为顺从者而死去,求你使我入于善人之列。”(《优素福》12:101)
对安拉,信士们应该始终心存敬畏和希望。带着一颗谨慎、善良的心,信士们应该把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当作信仰下的最后一次呼吸。
在离开今世的那一刹那,我们在审判日的情状就被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古兰经》——让我们获得拯救的经典——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临终时的信仰的例子,也对他们获得的报酬进行了描述。其中的一个例子是:当先知穆萨(愿主赐他平安)给法老的魔术师们显现了无可争辩的奇迹后,魔术师们说道:
“我们已信仰全世界的主,即穆萨和哈伦的主。” (《高处》7:121-122)
他们马上向安拉叩头,获得了信仰。但狂妄的法老勃然大怒,他威胁他们,以为自己能控制他们的精神:
“没有获得我的许可,你们怎么就信仰了他呢?这一定是你们在城里预谋的,想借此把这城里的居民驱逐出去;不久你们就会知道了。我一定要交互着砍掉你们的手脚,然后,我必定把你们统统钉死在十字架上。”(《高处》7:123-124)
但已经沉醉于信仰的喜悦中的魔术师们回答道:
“……我们确要返于我们的主。”
(《高处》7:125)
面对法老的威胁和残忍,他们更渴望作为信士死去。信仰让他们战胜了法老。他们在安拉那里寻求庇护:
“我们的主啊!求你把坚忍倾注在我们心中,求你在我们顺服的情状下使我们死去。”
(《高处》7:126)
他们为信仰付出的代价是被砍掉了手脚和以殉道者和朋友的身份去了安拉那里。
另一个例子是:火坑的主人[2]说信仰安拉是犯罪,因此他们把信士们扔进火坑。但信士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信仰,他们在对安拉的坚定的信仰中勇敢地走向死亡。——真正敬畏安拉的人,他们不怕任何其他事。
城市的居民[3]里的哈比巴·纳贾尔因为自己对安拉的信仰而被人们用石块砸死了。今世的幕帘在他的眼前垂下了,但后世的幕帘在他的面前被拉开了,他获得的永恒的幸福展现在了他的面前。想到那些可怜的无知的人们,他说道:
“……但愿我的宗族知道。”
(《雅辛》36:26)
哈比巴·纳贾尔因为自己的信仰而被人们用石块砸死,但以此换来的是后世里永恒的幸福。
在基督教的早期,在罗马,希腊人和偶像崇拜者结成了联盟,他们把信士投进狮子笼里。面对饥饿的狮子,信士们选择的不是怎样活下来,而是怎样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们忍受这种极端残忍的迫害,只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仁慈的安拉将给予他们的报酬。
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安拉在一起的人毫无疑问能够得到报酬,因为这种安拉意识是信仰的精髓,是仆人的信仰的顶峰。
一次,谢赫希卜里与众人一起坐在清真寺里听一位阿訇发表关于审判日的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阿訇提到了在坟墓里人将被问及的一些问题:“你实践了你所学习到的知识了吗?你是怎样花费你的财富的?你礼拜了吗?你注意远离非法事物了吗?……”他说了很多细节,但没有提及本质的东西。谢赫希卜里为了提醒这位阿訇不要忘记要点,他说:
“阿訇啊!你忘记了最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到达后世后,安拉会问我们:‘我的仆人啊,我一直与你在一起,但你曾与谁在一起?’”
如果我们的心时刻记念安拉,时刻存在安拉意识,我们就不会浪费那被给予了我们的有限生命了。下面这首诗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
都白白地浪费掉了,现在才明白——
那逝去的没有意识到你的存在的时光。
一次,先知(愿主福安之)把手放在阿卜杜拉·伊本·乌玛尔的肩头,说道:
“你就像一个陌生人或旅行者那样在今世生活吧!”(布哈里,Riqaq. no. 5)
正是在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下,阿卜杜拉·伊本·乌玛尔(愿安拉喜悦他)在对人们讲话时,总是说下面这段话:
“如果你能活到晚上,你不要期望早晨起来时你还活着;如果你能活到早晨,你也不要期望到晚上时你还活着。在你健康的时候,你要为生病做准备;在你活着的时候,你要为死亡做准备。”(布哈里,Riqaq. no. 3)
这段话既告诉了我们今世是暂时的,又为我们指明了真正的生活的道路。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曾经这样祈祷过:
“安拉啊,真正的生活是后世的生活。”
(布哈里,Riqaq. no. 2)
高贵的圣门弟子们理解什么才是真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美德和智慧。胡拜伯
(愿安拉喜悦他)在成为烈士以前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自己充满爱意的问候送给先知(愿主福安之)。殉教前,他凝望着天空,向安拉祈祷道:
“安拉啊,在这里没有人能够把我的问候传达给先知,还是请你把我的问候传达给你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吧!”
与此同时,先知(愿主福安之)正在麦地那与教生们坐在一起。他回答道:“回赛拉姆(也祝你平安)。”教生们听到这句话,非常吃惊。他们问先知(愿主福安之):
“安拉的使者啊,你在回答谁的问候?”
先知(愿主福安之)回答道:
“你们的兄弟胡拜伯。”
然后,先知(愿主福安之)告诉了教生们胡拜伯已经成为了烈士。但他这样描述了胡拜伯的品级:“在乐园里,他是我的邻居。”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吴侯德战役结束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让教生们清点伤亡人数。他非常想知道萨德·伊本·阿拉比(愿安拉喜悦他)在哪里,于是派人去战场上看看能否在那里找到他。这位教生到处寻找,但没能找到萨德。最后,这位教生冲着伤亡者大声喊道:
“萨德啊,先知派我来找你。他让我看看你是否还活着。”
听到先知在找他,萨德用尽全身的力气,用虚弱的声音回答道:
“我正在死去……”
很明显,他正在看着后世……
这位教生赶紧跑到萨德面前,看到萨德伤得很重。萨德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向安拉发誓,如果你还有力气让眼睛转动,你就不能让任何伤害落到安拉的使者的身上。否则,你在安拉那里将找不到任何借口(为自己辩护)。”
(伊本·阿巴德·阿-巴尔, Isti’ab, vol. II, 590)
萨德的这句话既是对穆斯林的告诫,也是对今世说的再见。
下面这则传述来自胡宰发。之所以这个传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表达出了信士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展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美德和高尚的品行:
“这是发生在亚尔慕克战役期间的事。激烈的战斗停止了,一些穆斯林受了严重的刀伤和剑伤,没有什么生还的希望了。我在战场上寻找我的堂兄弟。我看见我叔叔的儿子哈瑞斯倒在血泊中,几乎不能说话。我在他眼前晃了一下水袋,问道:‘你要喝水吗?’他的嘴唇已经干得裂开了,毫无疑问需要喝水,但他没有力气回答我。好像他在试图用他的眼睛告诉我他有多疼。当我把水送到他嘴边时,伊克利玛的声音传了过来:
‘水……请给我点儿水吧!’
听到这话,哈瑞斯用眼睛示意我把水给伊克利玛拿去。我穿过许多尸体,赶紧来到了伊克利玛的身边。就在我把水送到他嘴边时,我们又听到了伊亚希的呻吟:‘水……看在真主的份上,请给我一点儿水……’
像哈瑞斯一样,伊克利玛也示意我把水给伊亚希拿过去。我跑向伊亚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听到了他说的最后的话:‘安拉啊,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放弃对你的信仰。请给我们烈士的荣誉,请宽恕我们的罪!’伊亚希成为了烈士。他看到了水,但没有时间喝它……他只刚刚说完清真言。
我又重新跑回到伊克利玛身边,但伊克利玛也已经去了后世。惊愕之余,我又跑向哈瑞斯,但哈瑞斯也去世了……三位勇士,他们全成为了烈士。在殉教前的最后一息,他们谁也没有喝上一滴水。”(Hakim, al-Mustadrak, vol. III, 270)
胡宰发这样描述了他的感受:
“我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事,但没有哪件事让我如此感动过。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彼此之间的爱、关心和为对方着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羡慕他们……”
愿全能的安拉也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充满信仰说出清真言,愿我们的最后一息是与安拉的会面的开始。
阿敏!
[1]. 请看《古兰经》第36章《雅辛》章第13-27节经文)。
[2]. 请看《古兰经》第85章《十二宫》章)。
[3]. 请看《古兰经》第36章《雅辛》章第13-27节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