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录

世界的骄傲 愿主福安之 (Sallahahu ‘Alayhi wa Sallam)

问候穆罕默德·穆斯塔法,人类和精灵的慈悯者!
问候穆罕默德·穆斯塔法,人类和精灵的使者!
问候穆罕默德·穆斯塔法,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地的伊玛目!
问候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哈桑和侯赛因的祖父!

安拉,至荣耀的主,用他无尽的仁慈拥抱着这个世界。人类是他的仁慈和怜悯的果实,他把宇宙中最高的地位赐予了人类,并使人类具有占据这一地位的特性。

但是,这一显赫的地位还不足以使人类触及到安拉所意欲给予的真理,因此,人类又被赋予了理智和直觉,这是安拉的恩典。除此之外,安拉还赐予了人类另外一件礼物,即安拉的使者的引导。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最后一位被派遣到这个世界上来执行使命的使者。作为先知,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实质性的出现是安拉赐予全人类的礼物。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为人类带来的光明是真主赐予人类的至高无上的援助,安拉借此援助以最完美的方式为人类铺就了一条通向安拉的大道。

他是如何令世界荣耀的

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出现是创造环节中的至高点。他于伊历3月12号,星期一,即公历571年4月20日出生。他刚好是在日出之前出
生的。

伴随着他的出生,神圣的仁慈充满了这个世界。清晨和夜晚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情感变得更加深厚,语言、友情和欢愉被无限地扩大了,每件事物都有了新的意义和新的乐趣。偶像被推翻了,摔成了碎片。在马达因,显赫的伊朗国王的土地、宫殿、和塔楼都毁坏了。萨瓦湖的湖水退却了,整个萨瓦湖变得一片干涸。压迫开始消逝了。

人们的心灵沐浴在神圣的慈悲和福祉之中。

在先知出生前两个月,他的父亲去大马士革做生意,于返家的途中归真于麦地那。按照阿拉伯的习俗,先知由他的乳母哈丽玛照看了四年。

在先知(愿主福安之)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阿米娜带着他和家里的女佣吾姆·艾玛一起前往麦地那给过世的丈夫游坟。但是,在这个旅途中等待阿米娜的是一场夺去生命的疾病。她在一个名叫艾卜瓦的地方归真了。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

逝者啊,沉睡在艾卜瓦!
在你的花园里盛开的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自此成了孤儿。他和吾姆·艾玛一起返回了麦加。

在先知(愿主福安之)8岁的时候,他失去了祖父艾卜杜勒·穆塔里布。后来,他又失去了无私地保护着他的伯父艾卜·塔利卜。最后,所有看得见的支持者都离他而去了。从那以后,他所拥有的唯一保护者和老师就是他的主。事实上,在他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候,这些保护者的出现正是一种神迹,表明他最终会成为全人类追随的典范。

作为孤儿,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童年和青少年过着纯洁高尚的生活,而他所拥有的高尚品德也预示着他的前途将是一片
光明。

25岁的时候,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与哈迪嘉(愿真主喜悦她)结婚了。她比他年长15岁,是一位古莱什的贵族孀妇。她有自己的孩子。当时古莱士是统治阿拉伯的部族。哈迪嘉用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支持先知,是先知获得的支持的源头。先知与她的关系很好,他们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榜样。

在先知(愿主福安之)刚刚接到启示时,她第一个支持他:当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希拉山洞里第一次接受启示的时候,他为安拉所给予的如此重大的责任而震惊。他立即返回家中,充满了恐惧:

“哈迪嘉啊!谁会相信我?”圣妻回答道:

“以安拉发誓!安拉不会抛弃你!你照顾你的亲属,你替那些不能自行担负重担的人担负他们的重担,你对待贫穷的人是那么仁慈,你给予他们其他人所不能给予的帮助,你对待客人是那么慷慨,你帮助人们寻求正道……安拉的使者啊!我接受你、相信你。请让我第一个踏上安拉的大道吧!”[1]

她是第一个皈信的人,是他的第一个支持者。

先知(愿主福安之)从未忘记过她深厚的爱、她优雅的风度和她的善良。即使在她归真以后,无论何时宰杀了牺牲,先知总要给她的亲戚们送去一些。[2] 他珍藏着对她的怀念。

在先知的婚姻生活里,前24年是与哈迪嘉(愿真主喜悦她)一起度过的。他那时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青壮年。他后来的妻室中除了阿依莎(愿安拉喜悦她)是处女以外,其他妻子都是寡妇。阿依莎运用智慧和远见掌握了宗教中关于妇女的事项。在先知(愿主福安之)归真后,她用她广博的知识给男人和女人以指导,这些知识本身后来构成了伊斯兰思想最坚实的基础之一。

艾卜·穆萨·艾什尔里是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教生之一,他的话证实了这一点:“作为先知的同伴,当我们遇到有关圣行的任何问题时,我们就向阿依莎询问,而我们总能从她的回答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3]

这个婚姻也同样证明了先知(愿主福安之)与艾卜·伯克尔(愿安拉喜悦他)之间的亲密关系。[4]艾卜·伯克尔是赛维日山洞中的“两个人中的第二个人”,《古兰经》中对此有所描述。[5]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青年时期过着纯洁的生活,继而又是高尚的家庭生活。这一切之后,在他4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先知。离40岁还差6个月的时候,全能的安拉把位于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作为学习从安拉那里发出的知识的学校向他开放了。

在这个神圣的课堂里,他的宗教教育秘密地进行着。他学习到了何为瞬间,什么是永恒。最终,在他40岁的时候,他被赋予了作为先知引导人们的权力。《古兰经》经文是这样说的:“你当奉创造的主的名义宣读!”(《古兰经》《血块》章 96:1-2)

在这一恩典降临后的头6个月里,只有有能力理解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一恩典,而这一恩典也清楚地出现在他们的“真梦”里。事实上,在希拉山洞里的经历就像是土壤里的种子为了钻出地表而要冒的风险,而希拉山洞则像是个对人类来说永远隐密的构造精神的场所。从表面上说,在先知那个时期,人们贫苦而又离经叛道,对人们这种状况的广博的怜悯和悲哀是引导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来到山洞的原因。但是,事实上,这是一个通过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纯洁的心灵将《古兰经》从神的高度转换到可以让人类理解这一高度的准备阶段。这是一段让他发展潜力,以便肩负起启示的重担的时期。这一重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胜任的。这就好像要把铁变成钢,内在的潜力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才能被释放出来。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啊:一个人,他的智慧能够如此地接近秘密的本质,他有能力洞察这一秘密并把它论述出来,而这些秘密也不会在被触及之时突然间化为乌有。

无法通过心灵的窗户观看今世的人变成了可悲的暴徒,他们集结在艾卜·贾赫勒和艾卜·拉哈布的黑色旗帜下。这两个人是麦加地区伊斯兰的两个主要敌人。

先知(愿主福安之)拥有崇高的荣誉,这一荣誉从未被赐予过以前的先知。至高无上的安拉只把他称作过“心爱的”(Habibi)。同样的,他也是唯一一位被上升到安拉的宝座前(即Miraj,夜行登霄)的人。[6]

在上升到安拉的宝座前以前,他的优越性因他带领所有以前的先知在耶路撒冷礼拜而变得显而易见。[7] 在穆萨(愿主福安之)的生活中出现的“你看不见我(len terani)”[8] 的秘密在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中是以“相距两张弓长的距离,或更近一些(qaba qawsayni aw adna)”[9] 显现出来的。在先知带给我们的伊斯兰教里,礼拜——作为把人与安拉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士的夜行登霄——被送予了他的教生。

在努力地引导了人们13年之后,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被领进了别一个山洞,这就是迁徙路上的赛维日山洞。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被领进这个山洞的原因并非为了接受教育,而是为了给他显示安拉的秘密以及完美他的心灵。穆罕默德在这个山洞里呆了三个昼夜。在这三天里,他并非独自一人,他还有一位伙伴——艾卜·伯克尔,他是除先知(原主赐他平安)以外在精神方面最高尚、最富有的人。艾
卜·伯克尔有幸与先知(愿主福安之)一起呆在山洞里,他也因此成为了“两个人中的第二个人”。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他高贵的朋友说:

“不要忧愁,真主确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古兰经》《忏悔》章 9:40)。用这种方式,他教他如何感受安拉(mai’yyah)。这是关于在内心深处时刻纪念安拉的第一课,也是通过向安拉敞露心扉来获得心灵满足的第一课。

换而言之,赛维日山洞是对艾卜·伯克尔的心灵进行初级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无尽的奥秘中,正是这颗心灵给安拉带来了一位仆人。在山洞中的逗留是这一神圣旅程的第一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第一次向艾卜·伯克尔袒露了他心中的秘密——这颗心是光明的源泉。这是金链中的第一个链接,这样的链接将持续下去,直到永远。信仰从爱中蓄集了力量,所有崇高的旅程背后的根本动机是爱先知(愿主福安之)。人们能够获得安拉的祝福的唯一道路是追随先知,这是因为爱的律例是不仅爱先知,还要爱先知所爱的。我们的理解力太弱,又不全面,我们是不可能理解这一神圣的爱的。

下面这件事相信对每个心灵都会产生影响,但是根据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和接受能力,这一影响将因人而异:在诚实的艾卜·伯克尔的一生中,与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友谊和谈话使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欢乐和喜悦。了解先知内心中最隐秘的事情,并感受到神迹,艾卜·伯克尔总是对先知(愿主福安之)充满了渴望,即使他们就在一起。

当他听到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我从艾卜·伯克尔那里得到的好处远比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多。”时,艾卜·伯克尔(愿安拉喜悦他)含泪回答道:“先知啊!难道我和我所有的不全是你的吗!”[10] 他用这种方式说明了他已把自己以及他所有的一切全都交付给了先知(愿主福安之),他完全沉湎于他(在苏菲学说里,这种表述被称作 fana fi al-Rasul [沉湎于先知])。艾卜·伯克尔把他所有的财富都用在了安拉和先知的道路上。例如:有一次,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他说:

“帮助士兵吧!”

艾卜·伯克尔把他所有的财物全都给了先知。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问他道:

“你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他极其忠诚的回答道:

“安拉和他的使者……!”[11]

阿布·苏富扬的儿子穆阿维耶在谈起艾卜·伯克尔时说道:
“这个世界不想要艾卜·伯克尔,他也不想要这个世界……”[12]

但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很关心艾卜·伯克尔的家庭,不想让他们生活在穷困当中。艾卜·伯克尔(愿安拉喜悦他)捐赠了他所有的财产,这在教生当中是个例外,这也许是因为艾卜·伯克尔和他的家庭有着持久的坚忍和对安拉的诚挚的托靠。

安拉是这两个旅行者的援助者、支持者、庇护者和主人。在他们藏身于赛维日山洞里时,追赶他们的非信士们来到了洞口,但除了蜘蛛网,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在先知和艾卜·伯克尔进入山洞后,一只蜘蛛开始在洞口结网,这就误导了非信士们,让他们以为洞里不会有人。诗人阿日夫·尼哈特·阿斯亚这样描述道:

蛛网并非虚无,
它既不在水中,也不在地面,
它挡在看不见真理的人的眼前![13]

两位尊贵的旅行者啊,在安拉的保护下,终于到达了麦地那附近的库巴。荣耀的旅行者被期待已久,现在,他们终于到达了库巴,欢乐幸福的气氛充满了整座城市。

“圆月升起,照耀着我们(Tala’al-badru ‘alayna)”,欢快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响彻天空。快乐充满了每个人的心田。那一天是伊历3月12号,一个新的历法开始了。从那一天起,所有的事件都依据那一天而被标注了日期。

从那一天开始,麦地那成为了传播伊斯兰的中心,并成为观察伊斯兰发展的一面镜子。由于迁徙,不信道者(卡菲勒)的面容暗然失色。先知在麦地那和库巴建立起的清真寺成为了神圣的地方,时刻提醒着人们记忆这伟大的迁徙。

铺士们[14]向迁士们[15] 声明:“这是我的财产:一半是我的,一半是你的……”尽管慈善行动有限,尽管艰难,信士们还是打下了伊斯兰的兄弟情谊的基础,这样,在伊斯兰的历史上,麦地那成了不朽的圣地。正是在麦地那,宣礼、斋戒、节日和交纳天课成为了伊斯兰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还是在麦地那,伟大的历史性战役打响了。所有这些实践和事件为全体教生的未来提供了理想的榜样和例证。

白德尔战役是用真正的信仰抵制不信道者(卡菲勒)的一个测试,最终以前者战胜后者而告终。宗教团结代替了传统的部族团结。在这场战役中,艾卜·伯克尔(愿安拉喜悦他)与他不信道的儿子不期而遇,阿布·乌拜德·伊本·贾拉(愿安拉喜悦他)与他非信士的父亲不期而遇,而汉姆扎(愿安拉喜悦他)则是与他不信道的兄弟在战场上面对面了。他们相遇时双方都剑拔弩张。在伊斯兰以前,战争大都是因为部族间的争端引起的,血亲之间因为信仰不同而战的情况是无法想象的。真主(Haqq Taala)派遣了由天使组成的军队。这些天使因为溶入了信士们崇高的情感而获得了比其他天使更加光荣的荣誉。这场战争之后,至高无上的安拉降示了下面的经文,以防信士们过分自信和骄傲自大:“你们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真主杀戮了他们;当你射击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射击,而是真主射击了。(他这样做)原为要把从自己发出的嘉惠赏赐信道的人们。真主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古兰经》 《战利品》章 8:17)

吴侯德战役是白德尔战役之后的又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见证了汉姆扎的鲜血是怎样流淌的。包括汉姆扎在内,殉道者的人数达到了70人。一次为10位烈士站殡礼(salat al-janazah),每一次埋葬9人,汉姆扎是这第十个人,他被留了下来继续与下一次的9位烈士一起享受殡礼,这样汉姆扎连续好几次享受到了殡礼的全部仪式。祈祷不断地加诸于他,他最终成为了烈士的缩影。我们不要忘记,先知(愿主福安之)深爱他的叔叔,汉姆扎深居他的心中。

就像上面提到的,吴侯德战役充满了恐惧和悲伤。但是通过这些考验,信士们对安拉的忠诚和服从也变得更加成熟了。这种成熟使信士们满足于安拉的定制,而这正是伊斯兰信仰达到了最高点的
标识。

在这场战争中,还发生了一件令天地动容的事情:先知(愿主福安之)盾牌上的两个圆环刺穿了他的面颊,碰碎了他的一颗牙齿,他的教生们因此而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先知(愿主福安之)用手抹去脸上的鲜血,没有让血滴落在地上。他怕血滴会把安拉的愤怒带到大地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他向安拉寻求庇护。他祈祷道:“安拉啊!我的人民是无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请指引他们!”[16]

吴侯德战役有着惊人的场面。

圣门弟子们无条件地跟随先知,他们对他说:

“安拉的使者啊!我们信任你。我们怀着最大的诚挚接受你从安拉那里带给我们的《古兰经》。我们已经和你订立契约,我们服从你、追随你。我们做你让我们做的事,命令我们吧!我们永远跟你在一起!以把你派遣给我们的安拉的名义,我们与你同入刀山火海,没有人会逃避……”[17] 当这些话从圣门弟子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们也达到了信仰的顶峰。

但是,在吴侯德战役中,由于违抗了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命令,以及想获得战利品的些微想法最终改变了战争的结果。神圣的警告出现了,最终的胜利被推迟了。

在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心中,吴侯德山是一个高贵的地方。他经常去吴侯德山和那里的烈士的坟墓。他曾经不断地重复说:“我们爱吴侯德,吴侯德爱我们!”[18],这些话令这个地方更加荣耀。吴侯德山因那里的烈士坟墓和它在先知心中所占的特殊地位而闻名,先知总是经常来到这里。在穆斯林的心中,吴侯德山也将永远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在壕沟战役里,先知击碎了教生们无法移动的巨大石头。第一次打击时,他说他看到了恺撒的王宫坍塌了; 第二次打击时,他说他看到了波斯国王克斯拉的宫殿毁灭了; 第三次打击时,他说他看到了也门萨那的宫殿崩塌了。用这种方式,他把伊斯兰即将传播开来的好消息传递给了信士们,把胜利的希望注入到了信士们的心中。他传达了真理终将战胜谎言的消息。他描画了整个世界,在这张蓝图中,那些曾经不可能的事将一件接一件地变为可能。

壕沟战役是充满艰苦、疲乏、饥饿、寒冷以及黑暗的战役之一。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祈祷道:

“我的主啊!真正的生活是后世的生活,请帮助辅士们和迁士们吧。”[19]

祈祷时,他解释说今世所有的痛苦和疲惫与后世的无穷相比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让教生们把获得后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像先知(愿主福安之)在侯代比亚公约时期所预言的那样,穆斯林将在随后的战役中获得胜利,麦加人将张开双臂迎接它真正的主人。在精神方面,麦加已经被爱它的人们用宽恕、和平、安全和引导所征服。人们对这个曾经充满痛苦、压迫和艰难的麦加的渴望终于有了结果,多年的痛苦变成了欢乐。然后,为了感赞安拉,历史上最伟大的宽恕场面出现了。这一宽恕行为使许多以前谋杀穆斯林的人和罪犯都皈依了伊斯兰。

最后,在辞朝(Hajjat’ul-Wada’)期间,最后的经文降示了,它宣称信仰已被完善,但同时,一个暗示也出现了:即作为仁慈而被派遣到这个世界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也已完成了他的任务,现在,是他返回他的主那里的时间了。作为他教授这一信仰的证据,他要求教生们作证三次:

“我的教生们啊!我把这一信仰传达给你们了吗?我把这一信仰传达给你们了吗?我把这一信仰传达给你们了吗?”

得到肯定回答以后,他就朝着天空张开双臂,又是三次,他请求安拉作证这件事。他说道:

“安拉啊,请你作证!安拉啊,请你作证!安拉啊,请你作证!”[20]

就是在这个时候,先知把安拉植入他心中的这一神圣信仰的传播的责任传递给了他的教生们——他曾在麦加和麦地那作为先知把这一信仰传播了二十三年——直到审判日。

先知(愿主福安之)既已麦加了他的家乡和出生地,一些辅士(Ansar)担心了:

“至高无上的安拉为先知打开了麦加的大门,从现在起,他将留在麦加,不再回麦地那了。”

尽管这是他们之间私密的谈话,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后来还是与他们一起谈起了他们的忧虑。他们很尴尬,并承认他们说过这样的话。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对辅士们说:

“我为寻求安拉的庇护而返回麦地那,我的生和死都将与你们同在……”[21]

他无比忠诚地返回了麦地那。

 

穆罕默德是最后的先知,在他以前还有许多其他先知。下面列举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先知,他们是安拉派遣来给人类以引导和忠告的:

阿丹(愿主福安之),天使们受命向他叩头;

伊莱亚斯(愿主福安之),他领悟到了乐园的秘密;

努哈(愿主福安之),他用洪水洗净了大地;

呼德(愿主福安之),他用暴风雪混乱了不信道者的世界;

萨立赫(愿主福安之),他动摇了违抗者和叛乱者的房屋的地基;

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他服从并托靠安拉,把奈姆鲁德的火变成了玫瑰花园;

易司玛仪(愿主福安之),他是真实、忠诚、依赖和服从安拉的象征; 易司玛仪的故事将被信士们在朝觐时加以纪念,直至审判日;

易斯哈格(愿主福安之),以色列先知是他的后裔;

鲁特(愿主福安之),所多玛和俄摩拉居民的肩负重担的先知,这两座城市因其居民深重的不义和叛乱而被从地球上抹去了;

左勒盖尔奈英(愿主福安之),他把认主独一的火炬从东方传送到了西方;

叶阿古白(愿主福安之),他是忍耐、爱与渴望的化身;

优素福(愿主福安之),他的美丽让月亮失色。在监狱里度过被奴役的、孤独的日子之后,他成为了埃及的苏丹,但对于这片土地,他曾经不过是个陌生人。他经历了考验、痛苦、艰难,并同受难做斗争;

舒艾卜(愿主福安之),他被称作演说家,用传播宗教带来的巨大喜悦充实心灵;

赫孜尔(愿主福安之),他向穆萨教授秘密;

穆萨(愿主福安之),他摧毁了法老王的霸权,为他的人们在红海开辟了道路;

哈伦(愿主福安之),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他都在帮助他的兄弟穆萨(愿主福安之);

达吾德(愿主福安之),他时刻纪念、感赞安拉(dhikr),令高山、石块、野兽迷醉;

苏莱玛乃(愿主福安之),他的心拒绝给他伟大的国家打上价签。

乌宰日(愿主福安之),他成为了审判日复活的象征,在死后数百年被复活;

艾佑卜(愿主福安之),他坚忍非常;

尤努斯(愿主福安之),他因为时刻纪念、赞颂安拉而征服了黑暗。他极其专注地哀求和忏悔;

伊利亚斯(愿主福安之),安拉向他发出了“向伊利亚斯这样的人祝以平安和致意”(《古兰经》 《列班者》章 37:130)的问候,他获得了真主的祝福。

伊莱亚斯(愿主福安之),他被提升到了众世界之上;

心灵纯洁的先知祖利克菲利(愿主福安之),他沐浴在福祉中;

鲁格曼(愿主福安之),无论关系到身体的内部(疾病)还是外部(疾病),他都是医者的领袖。他因为见解深刻而成为传奇人物。

受压迫的先知宰凯里雅(愿主福安之),他服从并托靠安拉,即使在身体被劈成两半的时候,他也没有一点抱怨;

叶哈雅(愿主福安之),如同他的父亲,像个烈士一样的面对
死亡。

优美尊贵的尔萨(愿主福安之),他具有独特的品质。他灵魂纯净,通过向安拉诚挚地祈求,他从安拉那里得到帮助,从而治愈疾病,给死者以生命。

大约有12万先知被派遣给了人类,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神迹和事件。这些神迹和事件就像从乌云中降落的雨水一样滋润了人们的心灵。那些像火花一样传播真主的指引的先知,那些讲述预言、传播消息的先知,他们都预言过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要作为众世界的仁慈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根据我们的资料,苏外巴女士是幸运的,她是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一位乳母,也是阿布·拉哈布的女奴。

苏外巴女士是第一位向阿布·拉哈布报告了他的侄子的出生这一喜讯的人。由于她传出了这个好消息,阿布·拉哈布释放了她。这件事发生在星期一。阿布·拉哈布因为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出生而深感喜悦。尽管参杂着部族主义的世俗想法,但这一喜悦之情却使这位非信士在火狱中受到的惩罚在星期一得以减轻。

在阿布·拉哈布去世以后,有一些人梦到过他。他们询问他在后世的生活:

“阿布·拉哈布,你好吗?”

“我正在火狱中受惩罚!但是星期一晚上的惩罚有一点减轻。我可以在那天晚上喝指缝间流出的水,这样我能觉得稍微凉快一点儿。这都是因为在那一天苏外巴跑来把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降生的好消息告诉了我,而我因此给了她自由,作为回报,安拉减轻我在星期一晚上所受的惩罚。”

伊本·贾扎日说:

“像阿布·拉哈布这样的非信士因为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出生而感到喜悦,尽管参杂着部族的情感,但这种喜悦仍使他们受益。与此比较,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真正的信士除了尊重那个晚上,他还向先知(愿主福安之)敞露心扉,并邀请客人共享食物……那他所能得到的神圣的礼物和祝福又该是怎样的啊!”

庆祝先知(愿主福安之)出生的恰当方式是在他出生的这个月里组织会议和演讲,重新点燃心中的明灯。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我们因为在圣月里所作的宗教事务而受益,如:宴请教生,用各种方法帮助穷人、陌生人、孤儿和无助的人,并向他们布施,使他们沮丧的心感到安慰,或者组织民众在公共场所诵读《古兰经》等。[22]

先知是个孤儿,也是个文盲,他从未受过教育。但他却是作为全人类的救世主、那个未世界的解说者、教授真理的老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穆萨(愿主福安之)带来了规章和制度; 达吾德(愿主福安之)因为能优美地唱诵祈求和祈祷而高贵; 崇高的尔萨被派来教授人类最优美的行为,并为这个物质世界竖立了自制的榜样; 而伊斯兰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则带来了所有这些:他制定了制度,教育人们如何净化灵魂,如何怀着纯净的心灵向安拉礼拜; 他用最完美的道德修养教导人类,并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这种道德; 他确定了防止人们被这个世界上虚伪的东西误导的方法。简而言之,他的人格和成就集中了所有先知的能力和责任。他既拥有高贵的血统,又拥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他品格完美,又仪表堂堂。

在先知40岁的时候,人类的转折点出现了。

他与人们一起生活了40年,但他的许多辉煌之处并不为人们所知。人们不知道他是一位政治家,一个宗教传播者,一位演说家; 既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也没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正规军
战士。

在成为先知以前,他从未对前朝的历史、先知、审判日、乐园或后世发表过看法。他独自一人在高尚的道德王国里过着独有的高贵生活。但是,当他被嘱托传播神圣的戒律、从希拉山洞里出来以后,他完全地改变了。

在他开始执行使命时,整个阿拉伯震惊了、恐惧了。他非凡的演讲和论述才能倾倒了所有人。民间的诗歌竞赛、文学作品、辩论和演讲突然之间结束了。诗人们不再敢把自己的诗贴在卡巴天房的墙上了。虽然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现在却突然间结束了。阿拉伯最著名的诗人易米儒里·凯斯的女儿在听完《古兰经》中的一段经文后全身发抖,她是这样描述她的惊讶的:

“这不可能是人类的语言!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语言,我父亲的诗就必须从天房的墙上拿下来。去吧,把那些诗拿下来,把这些诗句贴上吧……!”

先知和《古兰经》向整个世界发起了挑战,看谁能写出一篇像《古兰经》的经文那样的章节。这一挑战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安拉说:

“如果你们怀疑我所降示给我的仆人的经典,那末,你们试拟作一章,并舍真主而祈祷你们的见证,如果你们是诚实的。”
(《古兰经》 《黄牛》章 2:23)

这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来自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但他却因自己所揭示出来的大量的知识和智慧,以及那直到末日也不会被超越的众多奇迹,让他那个时代的人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这一事实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得到了证实。神圣《古兰经》涉及了许多学术和科学事件,也对未来事件做出了预言,但没有哪一件与新的科学发现相矛盾。相反,备受尊重的百科全书却每年都被责成重新出版,以便修正错误,更新以前的编辑信息。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告诉全人类,他是真主(al-Haqq)在地球上的代言人。

他制定出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政府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最卓越的学者们对物质与非物质世界进行终其一生地研究之后,对于这些基本原则,他们也仅仅是理解了而已。事实上,随着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发展,人们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现实性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

先知用无尽的仁慈环抱着全人类。他以前从未挥舞过刀剑,从未接受过军队训练,从未——除了有一次作为见证人——参加过战斗。尽管先知不喜欢暴力,但是为了确保社会的和平,尤其是为了传播独一真主的信仰,于是在最血腥的战役中,他变成了决不退却的战士。迁移到麦地那后的9年的时间里,他在与敌人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征服了整个阿拉伯。他给没有接受过训练,也没有被组织起来过的民众提供精神力量和军事训练,奇迹般获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后来他的追随者们战胜两个最大的敌人——拜占庭王国和波斯王国,而对于这个好消息,几年前他在麦加就已经对此作出了预言:

先知(愿主福安之)对麦加人说:

“接受这一信仰,跟随我吧!”

阿布·贾赫勒反对道:

“即使我们追随你,穆达日和拉比阿的部族也不会服从你!”

先知(愿主福安之)回答道:

“无论是否愿意,不仅仅是他们,波斯人和拜占庭人都将追随我!”[23] 这一承诺很快就实现了。

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利条件,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还是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改革。他抑制了压迫者,解放了被压迫者; 他用自己的手指为孤儿梳理头发。由于他所给予的安慰,人们缓解了心中的焦虑。

穆哈麦德·阿克夫是土耳其的著名诗人,他这样描述道:

忽然之间,孤儿长大成人,到了40岁
压迫者沾满鲜血的足迹消失了
只是呼吸之间,这个清白的人便拯救了人类
只一下,他就击败了凯撒和克斯拉
曾经遭受压迫的弱者站起来了
从未期望能够被打败的压迫者消失了
他所启迪的信仰啊,确是对众世界的仁慈
他用自己的翅膀拥抱着渴望公正的国度
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是他给予的礼物
社会感谢他,人们感谢他
整个人类都感谢这位清白的人
主啊!请在末日连同我们对穆罕默德的承认一同复生我们吧!

如果聚集了所有美德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将不得不在压迫和野蛮中生活,弱者将永远被强者奴役,整个世界将由少数有权势的人控制,世界的平衡也将依照恶魔的意愿而改变。诗人把这一点描述得多么精彩:

安拉的使者啊!如果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
玫瑰花将不再开放,夜莺也不会歌唱,
真主的尊名将不为世人所知,
生命将因失去意义而充满忧伤!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一共指导了29场战役,发动了大约90次小规模的派兵。随着麦加被收复,伊斯兰稳固地建立起来了。安拉在《古兰经》中以这样的经文描述了伊斯兰已经完整了:

“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古兰经》 《筵席》 5:3)

最伟大的分别时刻和最伟大的联合时刻到来了……

在那致命的疾病到来的前一天,先知来到了位于麦地那的贾那特里巴克墓园,在那里,他为亡者做了如下的祈祷:

“最伟大的安拉啊!请宽恕躺在这里的人们吧。”[24]

他这样祈祷着,好像在向他们道永别。

从墓园返回后,向他的教生道永别的时刻来临了。他给了他们如下的忠告:

“至高无上的安拉让他的一个仆人在今世和世俗的利益与安拉的恩典之间进行选择,这个仆人选择了安拉的恩典……”

听到这些话,敏感的艾卜·伯克尔(愿安拉喜悦他)意识到先知正在向他们道别。巨大的悲痛淹没了他,他的心变得无比悲伤,眼泪从心底涌出。他哭道:

“安拉的使者啊!愿我的父母为你而牺牲!让我们向你奉献我们的生命,我们父亲、母亲和孩子的生命,让我们奉献我们的所有……”

教生中的其他人没有一个能深刻地理解先知的话中所隐含的信息,他们也不能感受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情感。但艾卜·伯克尔是赛维日山洞中的“两个人中的第二个人”,这使他比别人理解得多些。[25]

安拉的使者在谈到艾卜·伯克尔时这样说过:

“我把我心中的所有都放进了艾卜·伯克尔 的心中……”

教生们,当他们看到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尊贵的朋友哭了的时候,他们互相问道:

“当先知(愿主福安之)提到一个人选择去见他的主的时候,这位老人却哭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但是,敏感的、心灵纯洁的艾卜·伯克尔却能直觉地理解这一神圣伟大的道别,他就像一支芦笛,奏响着分离的挽歌,失声痛哭
起来。

先知的女儿法图麦因为与她的父亲的暂时分别而变得如此悲伤,她说道:

“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去后世的时候,我感到无比悲痛。这种悲伤如此强烈,如果它降临于白昼,那白昼也会变成夜晚。”[26]

先知(愿主福安之)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指导——神圣《古兰经》和《圣训》。

神圣《古兰经》和《圣训》是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两个永远的纪念,也是获得今世和后世幸福的指南。

先知(愿主福安之)返回麦地那后就生病了,这场病持续了13天。然后美丽的乐园向他的灵魂打开了大门。这一天是632年6月8号,伊历11年3月12号。

先知的两肩胛之间有一个印记,这个印记表明他是最后的先知。许多教生都想亲吻这个印记。伊玛目巴依哈葛是这样说的:

“教生们看到先知到了那个永恒的世界之后脸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他们就想知道先知(愿主福安之)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后世。阿斯玛(愿安拉喜悦她)寻找先知身上的印记,当他们看到这一印记已经消失的时候,他们确信他已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27]

这一信仰已被完美了!向人类传达这一神圣信仰的传播者的教生们向真主(al-Haqq)见证了这一点。然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进入了那个永恒的世界。

现在,他正站在珈吾赛尔(Kawthar)河的斯拉特(Sirat)桥上,在这片复苏之地,他正等待他的教生直至审判日。

真主的使者啊,为我们请求吧!
真主的使者啊,帮助我们吧!
真主的使者啊,欢迎我们吧!

这个世界自他于伊历3月12号,星期一,降生时起就被祝福了。

也正是在伊历3月12号,星期一,安拉赋予了先知作为先知的责任。艾卜·卡塔达这样说道:

“当先知穆罕默德被问及有关星期一斋戒的事项时,他回答道:

‘我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也是在这一天被派来作先知的。’[28]

同样是在伊历3月12号,星期一,他进入了麦地那,奠定了永远的新伊斯兰国度的基石。最后,又是在伊历3月12号,星期一,他去了
后世。

从先知的出生,到他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再到他从这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在安拉的王权下,所有这些事都发生在伊历3月12号,星期一。这是一个神迹,也是这个月的神圣性的一个明证。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节日的欢乐和分离的痛苦纠缠在一起,而先知(愿主福安之),带着仁慈和怜悯,在后世等待着他的教生。

当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去往幸福的世界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便开始否认他的出现了。这是一个背叛的世界,就像土耳其苏菲诗人艾则孜·玛赫穆德·胡达依所描述的:

谁指望你的忠诚?
难道你不是一个虚伪的世界吗?
难道不是你
把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带走的吗?[29]

[1].   布哈里:《天课》,第1页; 穆斯林:《伊玛尼》,第12页; 奈萨仪:《礼拜》,第10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按传述世系汇编),第五卷,第417-418页。

[2].   穆斯林:《圣门弟子的美德》,第75页; 伊本•黑巴尼:《圣训实录》,第十五卷,第467页。

[3].   提尔密济:《名人传记》,第62页。

[4].   阿依莎(愿主喜悦她)是艾卜•伯克尔(愿主喜悦他)的女儿。

[5].   《古兰经》,《忏悔》章 9:40。

[6].   布哈里:《礼拜》,第一卷; 穆斯林:《伊玛尼》,第259页; 阿布•达伍德:《圣训》,第23页; 提尔密济:《医学》,第12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三卷,第224页。

[7].   这个事件是在夜行登霄(即升霄,al-Mi’rāj)时发生的。

[8].   “len terani”(你看不见我!)的秘密是这样的:穆萨(愿主福安之)在为与安拉的谈话做着准备。他被命令先斋戒30天,后来又把斋戒延长到了40天。斋戒的这段时间是让穆萨(愿主福安之)清除性欲,为与安拉的谈话做好准备。穆萨(愿主福安之)与安拉的谈话并没有通过如语言这样的具体形式进行,只有穆萨能够听到安拉降示的启示,其他人无法听见。没有人能够听到或感觉到这场对话,包括大天使吉卜利里和与穆萨(愿主福安之)一同前来的70名证人。但是,穆萨(愿主福安之)在这一神迹的影响下晕倒了。他对自己是在今世还是在后世变得毫无意识,他觉得自己已超出于时空之外。他的心中充满了爱和狂喜,一股强烈的激情在他内心升起,他想看一看安拉,al-Haqq。安拉的回答是“你看不见我!(len terani)”。但是,穆萨(愿主福安之)正处于半清醒状态,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安拉让他看着山脉。他告诉穆萨(愿主福安之),如果山脉能够忍耐神迹,那穆萨
(愿主福安之)也可以。无尽的薄暮之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神奇的亮光,这个光亮照耀着山脉,山脉崩裂成碎片。这可怕的事件令穆萨(愿主福安之)再次晕倒。当他醒来的时候,他赞美安拉,并为自己企图超越界限而忏悔。

[9].   “Qaba qawsayni aw adna”[然后他渐渐接近而降低,他相距两张弓的长度,或更近一些。(《星宿》章 53:8-9)]:夜行升霄时,先知(愿主福安之)来到了 Sidar al-Muntaha。甚至吉卜利里大天使也没能获得允许如此地靠近安拉。这节经文把这一距离描述成“两张弓长的距离,或更近一些”。在这一距离,安拉和先知之间不公开的神圣的联系发生了。人类的头脑对这一距离的概念是理解不了的,但这能使我们用我们卑微的、无能力的头脑对穆萨和穆罕默德(祈主赐他们平安)加以比较。

[10].  伊本•马哲:《先知的圣门弟子的美德》,第11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三卷,第253页; 伊本•黑巴尼:《圣训实录》,第十五卷,第273页; 伊本•阿布阿斯林:《圣训》,第二卷,第557页。

[11].  提尔密济:《名人传记》,第16页; 阿布•达伍德:《天课》,第40页; 哈克木:《修补》,第一卷,第574页; 巴依哈克:《圣训实录》,第三十五卷,第180页; 巴扎日:《圣训实录》,第一卷,第263,394页。

[12].  罕百勒:《苦行之书》,第18页。

[13].   阿斯亚•阿日夫•尼哈提:《祈祷词》,第122页,伊斯坦布尔,1973年。

[14].  铺士:阿拉伯文 Ansār 的意译,音译“安萨尔”,原意为“铺助者”。辅士是穆圣迁居麦地那后对当地穆斯林的专称,是伊斯兰教中对穆斯林的荣誉称号。这些人曾大力协助过先知和迁士。

[15].  迁士:是伊斯兰教中对穆斯林的荣誉称号。阿拉伯文 Muhājirūn 的意译,音译
“穆哈吉勒”,原意为“移民”。指622年从麦加迁往麦地那的穆斯林,包括穆圣收复麦加(630年)前,各地投奔麦地那的穆斯林。在圣门弟子中地位最高,受到穆圣的特别赞扬,许诺他们死后可直升乐园。

[16].  布哈里:《众先知》,第54页; 穆斯林:《圣战》,第104页; 伊本马哲:《末日迹象》,第23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一卷,第380页。

[17].  布哈里:《先知的圣战》,第4页; 穆斯林:《圣战》,第83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一卷,第389,428,457页; 伊本•阿比•赛依巴:《按内容分类的圣训之书》,第七卷,第6页。

[18].  布哈里:《紧紧地拥抱》,第16页; 穆斯林:《圣门弟子的美德》,第10页; 伊本马哲:《诸故事》,第104页; 穆瓦塔:《麦地那》,第10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三卷,第140页。

[19].  布哈里:《圣战》,第34页; 阿布•达伍德:《礼拜》,第12页; 那萨依:《诸清真寺》,第12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六卷,第289页。

[20].  布哈里:《末日迹象》,第8页; 穆斯林:《伊玛尼》,第378页; 阿布•达伍德:《诸故事》,第56页; 那萨依:《异端》,第4页; 伊本马哲:《末日之迹象》,第2页; 达日米:《诸传说》,第34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一卷,第447页。

[21].  穆斯林:《圣战》,第86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二卷,第538页; 伊本•黑巴尼:《圣训实录》,第十一卷,第75页; 那萨依:《圣训》(详细),第六卷,第382页; 巴依哈葛:《圣训》,第九卷,第117页。

[22].  约瑟夫•伊本•易斯玛依勒•那布哈尼:《真主赐予穆罕默德的光明》,第28-29页
(这个传述的有些部分在萨尼阿尼:《圣训》,第七卷,第478页; 巴依哈葛:《伊玛尼的分类》,第一卷,第261页; 玛日瓦孜:《圣训》,第一卷,第81页; 伊本•哈伽
日•阿斯卡拉尼:《真理的解说》,第九卷,第145页中被叙述过。

[23].  伊本•伊斯哈葛:《先知的生平》,第190页(与之相同的传述请见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四卷,第128页; 哈克木:《修补》,第三卷,第728页; 巴依哈葛:《圣训》(详细),第九卷,第31页; 伊本•阿比赛依巴:《按内容分类的圣训之书》,第六卷,第311页; 玛阿玛日:《集合》,第十一卷,第48页。)

[24].  穆斯林:《葬礼礼拜》,第102页; 那萨依:《葬礼礼拜》,第103页; 伊本•黑巴尼:《圣训》,第七卷,第444页。

[25].  布哈里:《礼拜》,第80页; 穆斯林:《圣门弟子的美德》,第2页; 提尔密济:《名人传记》,第15页; 达日玛:《开启》,第14页; 那萨依:《葬礼礼拜》,第69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三卷,第18页。

[26].  那布哈尼:《真主赐予穆罕默德的光明》,第593页。

[27].  伊本•萨阿德:《等级》,第二卷,第271页; 巴依哈葛:《真主的使者的明证》,第七卷,第219页。

[28].  穆斯林:《封斋》,第196页; 罕百勒:《穆斯奈德圣训实录》,第五卷,第299页; 伊本•黑巴尼:《圣训实录》,第八卷,第403页; 巴依哈葛:《圣训实录》,第六卷,第286页。

[29].  胡达依•玛赫穆德:《胡达依书集》,第109页,伊斯坦布尔,1338年。